第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2 / 2)

的领域,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上的权威身份,就去说教别人。所以两个人一直在一种融洽的氛围当中“讨论”。

当然了,龙凯年轻力壮,多是负责爬坡上坎、观测数据;邓工经验丰富,多是负责建立模型、录入测算。

在工作中因为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好,所以非常谈得来,再加上一个擅长气象推导,一个懂得火情分析,所以分工合作效率极高!

龙凯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优秀的“火情观察员”,风速风向与火焰的关系;氧气补给对于山火的影响;气流变化与火焰形态的关联;根据实时情况如何选择顺风还是逆风作业……等等的理论经验与实践技巧,他都能够熟练掌握。

可是直到与邓工一起上山之后,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气象专家的强悍!

邓工的笔记本电脑里有许多数据模型,据邓工说这些模型基本上都是气象局自主编写的。这些数据模型能够根据所输入的观测数据,预判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气象结果。

这可不是什么明天有雨,出门带伞;什么风是雨的头;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的一些粗浅预判。根据邓工的这些数据模型,能够预判出大致的降雨时间以及降雨量;起风的大概时间;风向和大致风速以及气流的动态趋势,当然了也不可能是百分百的准确!

但人家这是科学,绝不是自己那些经验可以比的!

可当说到火焰、浓烟与火势蔓延、灭火技巧等方面时,就该轮到邓工干瞪眼了!通过这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探讨与数据收集,两个人在相互启发当中,其实已经渐渐对火势,有了一定的预判。

龙凯根据目前的过火面积进行推算,现在的山火中心温度应该已经超过了600度,火焰高度大概有20米。而邓工则通过气压、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计算出了“摩擦力”。

算出了摩擦力,就可以预判风速!再通过对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测算以及配合等压线夹角的数据,就能够预判风向了!

怎么样,各位明白了吗?反正我是不明白!但龙凯和邓工相互之间却是理解的七七八八了。

根据他们对山火温度以及风向、风速的预判,再结合地表温度与大气湿度的数据,两个人得出了一致意见:接下来的人工降雨量,将会决定着虎头山山脚的隔离带能否挡住山火!

简单的说吧!半小时之内风就要刮起来了,风向还是西南,风速很可能是每秒6米,而现在的火焰高度是20米。故此可以预判,只要风到达火场,那么大量的火星必然会飘过隔离带。而现在隔离带附近的地表温度大概是80度,且空气干燥!只要火星飘过隔离带,那么山火势必就会蔓延到虎头山上!

但好消息是,雨也要下了,经过与气象中心的沟通,一个小时前冷凝弹已经发射完成,根据卫星观测,雨随时会下。只要能在西南风到达之前,将地表温度降下来,那么即便有火星飘过隔离带,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火情。

现在隔离带对面已经组织了2000名消防战士,手持灭火器严阵以待!而油锯队,也在尽可能的增加隔离带宽度。

所以即将到来的人工降雨量,将决定着未来虎头山的命运,决定着在场所有人的努力结果,决定着缙云山下的北碚。

经过邓工的计算,只要降雨量能达到5厘米,那么隔离带的地表温度就可以下降到50度左右,空气湿度也会相应加大,那么火星就很难突破隔离带,山火就能被挡在隔离带之外!

可如果不足5厘米……

突然,一声闷雷从远方传了过来,紧接着下雨了!

邓工赶紧将电脑收进了包里,然后拿出一个量杯,找了一个相对平坦空旷的位置放下,紧张的看向天空!

龙凯也不管风速了,一路下坡,跌跌撞撞的跑回邓工身旁!

雨滴开始大颗大颗的往下落;闷雷声还在不停的接连响起;两人的衣服慢慢地湿了起来;雨打在树叶上的沙沙声清晰可闻、悦耳动听;远方的山火像是在雨中摇曳挣扎;

可是还没过十分钟,天上的云就慢慢散了,太阳又显露出来!

雨竟然停了!!!

两个人震惊的对视了一眼,然后赶忙低头去看量杯,浑浊的雨水还在量杯中微微荡漾,可不论它如何的起伏上下,却都没有达到3厘米的那个刻度!

就在两个人还在盯着量杯发呆的时候,一股山风徐徐的吹在两个人湿漉漉的衣服上。

起风了!

龙凯浑身一震!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现在是2022年8月24日下午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