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快速发展(1 / 2)

自王清睿变回原先那个自信从容的哥哥之后,王清澜也回到了原先的生活,每天都在研究新的交通工具。

根据前世的记忆,她又研制出了适合商人采买的三轮车,还给小玥玥设计了儿童自行车,喜的小玥玥天天都要骑着去上学。

于是,每天上学下学的时候,在小玥玥的身后都会围着一圈小朋友,小玥玥也很愿意分享她的儿童自行车,只要谁能满足她的一个条件,她就会把自行车借给谁玩一会。

比如,她想吃棒棒糖了,她想玩跳绳了,她想......

总之,自从有了儿童自行车后,小玥玥的生活每天都很快乐。

为了节省自行车的成本,让售价降下来,王清澜尝试着将自行车的一些零件用成本较低的硬木材代替。经过多次尝试后,终于研制成功。这样一来,自行车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玲澜车行的自行车按照产品的材质用料分为了高,中,低等三个档次。

高端产品无论从外形设计,还是材质及车身装饰等各个方面用的都是最顶尖的,将豪华版自行车应该拥有的各项配置一样不落的全用上了。

王清澜还模仿前世的法拉利,宾利等豪华汽车,给高端自行车专门设计了一个专用LOGO ,并且让人大肆宣传制造舆论,凡带有这种LOGO的自行车价格不菲,且数量有限。凡是拥有这种LOGO自行车的人都是家世显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于是乎,高端自行车又成了富人圈的抢手货,有买了自己用的,也有买了送人的,还有人买了不用,只为家里来人可以炫耀的等等。

王清澜还来了个饥饿销售法,高端自行车每月限量生产,让那些高端人群有钱都买不到,这下将高端自行车的价格又推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

中低端的产品,也按照材质用料的不同列出不同的价格,虽然不如高端产品那么炫酷,但性价比也很好,品质有保障。

而且价格便宜,更适合普通老百姓,王清澜还时不时的做个促销活动,让那些原本就有些心动的人掏钱更快。

渐渐的,在叶集镇的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自行车,而且商用三轮车也因其运输便利,使用方便而迅速走俏。原先因为交通不便的物资匮乏现象也有了较大的缓解。

随着车行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清澜加强了对销售团队的建设。

之前在叶家村招聘的第一批推广员已经培训完毕,还是王清澜亲自培训的。虽然这批人通过考核的只有三分之一,但剩下的只要愿意,还可以继续参加培训,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成为正式推广员。

当然正式推广员还有试用期,只有在试用期完成业绩后才可以转正,转正后的员工同样有业绩考核,在规定时间内如果完不成就需要回炉重造。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养懒人,保证了销售团队的活性。使得试用期的员工会努力转正,转正的员工会拼命创造更多业绩。

正式员工的底薪比试用期高很多,还有高提成,只要你不偷懒,愿意跑出去,以自行车目前的名气,销售不是问题。

且王清澜在管理上一视同仁,不分男女,只要你能带来业绩,她就给发高工资。以至于整个销售团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嗷嗷的在市场冲杀。

自行车的市场很快打开,不仅走出了叶集镇,还销往了其他各村,各镇,各县,各州……

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玲澜车行的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就连生产车间都扩大了规模,分别在天耀大陆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交通便利之处,建立了四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

半年前,他们甚至花巨资在离京城最近的天津州府开了一家"玲澜旗舰店"。

开业庆典同样被李美玲和王清澜办的轰轰烈烈。

各种豪华的装饰,新颖的陈列,自行车的酷炫花样表演自不用说,李首富还请来了当地知府前来剪彩,让玲澜车行在州府的富人圈里迅速的打开了知名度,占领了高端市场。

只要这些高端人士及富人们开始追捧自行车,底层的老百姓自然会纷纷效仿,并以此为荣。

在正式开业之前,王清澜已经让销售团队在州府打了一拨前站,预定了不少自行车出去。

在开业当天,她特意安排这些人来提车,每提走一辆自行车,就敲锣打鼓放鞭炮还送一堆的开业礼物,将气氛烘托的特别热烈,不仅让这些人倍有面子,也带动了更多人前来购买。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玲澜车行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由原来的玲澜车行发展成为玲澜集团,成为了天耀大陆的交税大户之一,发展势头隐隐有赶上京城四大家族之势。

玲澜集团除了车行,还开了物流公司,百货公司,广告公司,基建公司,旅游公司,酒店餐饮,娱乐公司等等,甚至还力排众议建立了女子学校,开设了女子会所等专为女子服务的项目。

只要是王清澜能想到的,感兴趣的,她认为利国利民的事情,她基本都涉足了。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各行各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