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如愿以偿(2 / 3)

扰。”秦玉回到。

“记住,以后不要再提昨晚的事,任何人都不要提!”晋誉突然严肃地望着她说到。

晋誉如此态度,直吓得秦玉赶紧闭了口。

秦玉带晋誉去了楚湘格子,便是上次她随石玉和汪泉去过的那一家。

秦玉喜欢那里的感觉,那种远离了生意人的俗气逼人的喧嚣,是一种天然的自我感,那种自我感完全源于骨子里的自信和天真,那是一种与世不争却早已独领风骚的意境,恰恰验证了老子的那句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的箴言了。

他们在一个小隔间里落了座,这是一个清脆细竹编制而成隔断的墙,房间里还散发着竹子淡淡的清香,简洁淡雅。晋誉也是初次来这个地方,不禁四周打量一番,悠然说到:“这里的点缀装饰,倒是合乎了苏轼那首《於潜僧绿筠轩》中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秦玉顺势接了后两句。

“你也喜欢苏东坡的诗?”晋誉问。

“他的诗天真有趣,我略读过几篇。”秦玉不敢妄加评判。

“世人要么因怀才不遇而苦闷,要么得意忘形而骄纵,又有几人能做到他那般从容坦荡、随遇而安呢?”晋誉顺势感叹。

“年少时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年迈时又说竹杖芒鞋轻胜马。可见他于自然中、生活中是何等从容自得。这也便应了他那句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以。人生,不仅要看得透彻,还要活得透彻才好,否则,若是看清了人生冷暖却因此郁郁寡欢,倒不如不看透的好,至少看不透还有看不透的乐趣,看透了却只是徒增了看透了的烦恼,又有何意义呢?“秦玉仿佛打开话匣子一般絮絮不止,直听得晋誉目瞪口呆。

“我本想在你面前卖弄两句诗文,没想到是班门弄斧了,我倒真成了偷偷摸别人油瓶的人,只是图蹭得一点油罢了。”晋誉自我解嘲地笑说到,不禁又严肃问到:“小小年纪,背两句诗文可以理解,那些体会又是从哪里来的?”

“哪有什么正经的体会,不过没事瞎琢磨罢了。”秦玉这才知道自己失了态,又当自己在课堂滔滔不绝讲起课来了,这才不好意思地止住了脱口而出的话。

“我听说你将伯母的骨灰撒入大海了,我想她若在天有灵,自然是为你欣慰的。”晋誉虔诚说到。

“母亲离开的太突然了,我现在还有点反应不过来,感觉那不是真的。”秦玉脸色暗淡了说:“母亲没有去过海边,但我知道她骨子也有那种天真浪漫的情怀,看海对她来说那是她生前未完成的夙愿,她在世时我未能尽孝让她如愿,如今,她去了,我也只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寄托对她的追思,求一个心安,若母亲真的在天有灵,我想她会同意我这样的安排的。”

“伯母一定会很欣慰的!”晋誉安慰到。

正当两人沉吟之时,服务员将菜端了上来,两人这才忙着整理餐桌及菜碟用具。

“你最近发表在报纸上的那些文章我都看过了,写得真的很好!”晋誉所说的文章自然是指石宽厚安排秦玉写得那些晦涩不明却又别有用心的东西。

晋誉心里清楚写几个字本倒无妨,但倘若日后有什么事牵扯进来,岂不是让秦玉白白受了无辜的伤害?他清楚秦玉不是在同流合污,而是当局者迷被人利用了。然而他不想拿那些血淋淋甚至有些肮脏的事实来伤害她,她骨子里是干净的,透彻的,容不下丝毫的杂质,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想她能永远这样而不受侵害,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在她陷入泥潭之前将她拉上岸来,所以他才欲抑先扬说到,其实他更想说的是后面的话。

“那不过都是石叔给的材料,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谈不上好。”秦玉如实说到。

“秦玉,以后,不要再写了,不要再写那些文章了好吗?”晋誉终于忍不住试探问到。

“为什么?”秦玉不解。

“为什么?”晋誉重复着秦玉的问题,是啊,为什么?他该如何回答她,难道是要将那些险恶而别有用心的事实告诉她吗?不,当然不,他需要给她一个坚定的理由,他迅速思索着这个问题,好不容易才缓缓说到:“其实,以你的才情,你可以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晋誉脱口而出。

“什么事情?”秦玉问到。

“呃——”晋誉几乎被问倒,然而,他仔细想了想,忽然灵机乍现到:“你看,你从小就攻读经史子集,传统文化功底深厚,而且有自己的理解和见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点。你看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逻辑准备几个系列的讲演材料,然后再试着开展一个系列的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你可以先在学校里试讲,以后如果讲得好了再到其他学校甚至社会上去讲,这样不仅可以向外普及宣传经典传统文化,而且你的才华也不会被白白埋没了。你看,如此两全其美,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晋誉郑重地说。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秦玉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