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吃得津津有味,石玉走了进来,一进门便两眼放光地望着桌上的小笼包欢呼起来:“哦,不要不要,这可是我最爱吃的让人欲罢不能的陈氏小笼包吗!天呢,秦玉,是你买的吧,谢谢你呀!”石玉一边说一般抓起小笼包狼吞虎选地吃了起来,大大的眼睛都被噎得更圆了。
秦玉听石玉这话,放下手里的包子,诧异问到:“石玉,这早餐,不是学校里配备的吗?”
“什么?学校里的?”石玉先是一惊,等反应过来这早餐不是秦玉准备的,便又哈哈笑到:“秦玉,你想什么呢?哪有将早餐送到办公桌上的学校?”
“那这?”秦玉疑惑。
正疑惑着,汪泉走进了办公室,石玉马上明白了,她边吃边笑哈哈地对着汪泉说:“谢谢汪大公子的早餐喽!”说完便陶醉在小笼包的美味里了。
“我看秦老师没有吃早餐,所以——”汪泉用一种深邃的目光扫了一下秦玉。
听闻此话,秦玉马上感激地向汪泉说了声谢谢。可是她并不知道汪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心思。
吃完早餐,秦玉坐在办公室里,准备着即将上课的教学内容。她一边伏案备课,一边下意识地细细聆听着楼道里的声响。
其实,起初,她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个举动,等她发觉过来,她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天哪,我在听什么呢?她问自己,后来,她将最真实的答案告诉了自己,并且立刻为这个答案感到脸红了,这个答案是:她在侧耳聆听楼道里是否有晋誉走过的声音,那怕是一声咳嗽声,她也不想错过。
她为自己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感到羞愧并自责不已。
她不禁自嘲一番,又集中了精力,认认真真地备起课来。
秦玉本学期所承担的课程是汉语语言文学中的古代汉语部分的内容,九岁便熟读《春秋》、《左传》、《史记》的她,讲起这样的课程还算是得心应手的。
第三堂课上课铃声敲响的时候,她手持教案,信步走进教室里来,等她走上讲台,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学生,心里还是生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怯意来。
正当她内心慌乱的时候,她抬起头,看到教室后门外,汪泉正竖着大拇指笑望着她,给她打气呢。
她心里仿佛有了底气和力量,转而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次课题的题目:郑伯克段于鄢。
因为有熟读史书的功底,她将文章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同学们都听得着了迷,完全没有学古文时枯燥乏味的感觉。
秦玉望着同学们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再重温那些历史的时候,大家在听故事的同时,更要学会从中理解其中的人生道理。比如人们常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便是出自本文。这恰恰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古语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都有定数,现在叫做分寸感、界限感,是说一个人所言所为必定要有所界限,有所尺寸,一旦越过了界限,为所欲为,终将是物极必反,追悔莫及的。对同学们而言,在以后的生活中,既要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热忱,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其尺度和分寸,这正是人生的行为准则,也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
秦玉讲完,课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秦玉抬起头,正欲压下同学们的掌声,忽见教师后门外晋誉正凝神望着她,就如那天晚上的目光一样,一下子,她的脸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