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弘昌六年七月,陕西扶风延绥镇统治使府内院中,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向方老师的书房。她正是扶风兵马统治使张博华之女张晶珠。上午,方老师刚刚讲完了《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段,说了些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后本没有功课,但是张晶珠兴犹未尽,仍缠着方老师再讲些三国群雄的故事。这日烈日当空,四下里静悄悄的,更没一丝凉风。张晶珠来到书房之外,怕方老师午睡未醒,便蹑手蹑脚绕到窗外,踮起脚尖往里面张望去。
只见方老师盘膝坐在椅子上,脸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扬,轻轻一声响,好似是什么东西在墙上一碰。她向墙上一看,只见对面墙上伏着几十只蚊虫,一动也不动。张晶珠十分奇怪,凝神注视,只见每只蚊虫背上都钉着一枚细如头发的金针。这金针极细,隔了这样远本来难以辨认,只因此时日光微斜,射进窗户来,金针在阳光下灿灿然生出了反光。
书房中仍有蚊虫嗡嗡飞来飞去,方老师手一扬,又是一只蚊虫被钉在了墙上。张晶珠觉得这把戏比做游戏好玩,转到门口,推门进去,叫道:“方老师,你教我。”
方老师名叫方静,是位女硕士,约莫四十来岁年纪,平时和张晶珠虽然师徒情谊深厚,却从未显露功夫,这一日发芙蓉金针,却被张晶珠在窗外看到了。她见张晶珠那清秀明艳的脸蛋红扑扑的,显得格外兴奋与好奇,当下淡淡道:“你怎么没跟小伙伴去玩?”张晶珠道:“方老师,我要学这好玩的把戏。”方静道:“什么把戏呀?”
张晶珠道:“用金针钉蚊虫的把戏。”说着搬了张椅子,爬了上去,细细瞧了瞧,把钉在蚊虫身上的金针一枚枚拔了下来,用纸巾擦干净,还给了方老师,说道:“方老师,我知道,这不是把戏,是非常高明的武功,你非教我不可。”她曾跟随父亲在练武场盘马弯弓,也学过一些武艺。方静笑道:“你想学武功呀?那也容易。扶风城谁及得上你父亲啊?”张晶珠道:“我父亲只会用弓箭射雕,可不会用金针钉蚊虫。”
方静微微沉吟,知道这个女学生聪明伶俐,给父母宠坏了,行事多少有点任性,娇滴滴的可不好糊弄,于是点头道:“好吧,明天早上你过来,我教你。现在你自己去玩吧。金针钉蚊虫的事情可不许对别人说,不论谁知道了,我就不教你啦。”
张晶珠果真不对人提起,整晚就想着这件事。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方老师的书房,推开门来,不见方老师,只见书桌上压着一张纸条,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晶珠:汝心灵性敏,好学善问,得徒如此,夫复何憾。然汝有立雪之心,愚无时雨之化,三载滥竽,愧无教益,缘尽于此,后会有期。汝智变有余,而端凝不足,古云福慧双修,日后安身立命之道,其在修心积德也。愚方静白。”
张晶珠拿了这封信,怔怔地说不出话来,泪珠已在眼眶滴溜溜打转,心中只道:“老师骗人!”便在此时,忽然房门推开,跌跌撞撞的走进一个人来,正是那位已经留书作别的方老师。但见她脸色惨白,上半身满是血污,进得门来,摇摇欲坠,扶住椅子,晃了两晃,便倒在椅上。张晶珠惊叫:“方老师!”方静说得一声:“关上门,别做声!”就闭上眼不言语了。张晶珠究是将门之女,虽然惊慌,还是依言关上了门。
方静喘了一口气,说道:“晶珠,你我师生三年,总算处的不错。我本以为缘分已尽,哪知还要碰头。我这件事性命攸关,你能答应一句话不泄露吗?”说罢,双目炯炯,直望着她。张晶珠道:“方老师,我听你的。”方静道:“你对令尊张统治说,我病了,要休息半个月。”张晶珠答应了。方静又道:“你要令尊不用请医生,我自己可以调理。”隔了半晌,说道:“你去吧。”
方静等张晶珠走后,挣扎着取出药物敷在左肩,用布包好,不想这一用力费神,眼前一黑,竟然吐出一大口血。
这位方老师真名其实叫作杜静芳,是兰陵派现任掌门人孙晓科的二师妹,年轻时行侠仗义,算是名动江湖,原是伏虎帮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伏虎帮是民间反对大司马吴冀的秘密组织。夏肃宗北征不返,少帝继位,便由太皇太后吴羡多垂帘听政,从此外戚吴家进入朝堂。吴冀官居兵部尚书、大司马,封梁王,在朝堂一手遮天,遂引起朝中大臣、江湖好汉的不满,各地起义不断。后来,吴司马派大军厉行镇压,终于,伏虎帮落得冰消瓦解。杜静芳远走西北,虽然朝廷四下派人缉拿,但是她为人机警,兼之武艺高强,得脱大难。后来夏廷继续严加盘查,杜静芳想到“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句话,便混到张统治府中做了个老师。夏廷派出来搜捕她的,只想到去各处绿林、武场、闹市寻找,哪里想到她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师。
那晚,杜静芳心想行藏已露,此地不可再居,决定留书告别。她行囊萧然,只随身几件衣服,把那柄秋水剑裹在里面,打了个包裹,等到二更时分,便拟离去,别寻善地藏身。
她盘膝坐在床上,闭目养神,远远听到巡更之声,忽然窗外一响,有人从墙外跃入。杜静芳跃下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