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苏爷爷的第一笔订单(1 / 1)

虽然是最后一名,但是苏棣华依然是上榜了,也是有童生名号的人了。

苏念恩其实没想到自己能考这么高的。

苏和顺是最高兴的人了,他觉得这“冲刺班”的钱没白花。钱虽然贵了点,但是有奇效呀。

其实教他们的老师也没想到他们能考得这么好,也因此后来他办的学堂都很多是慕名而来参加这个因苏念恩和苏棣华兴起的“冲刺班”。

看完榜后,他们紧接着就来到了柳记代理商铺。这里生意红火,人来人往的让他们四人都挤不进去。

这么火的原因是现在粮食涨价,能吃上正常里面的人就很少,大部分都是吃的粗粮和旧粮,猛然间出现了比市场价便宜那么多的面食,而且只要一煮就能吃,根本不需要做,这真是大大的增加了老百姓们的喜爱。

柳记代理商铺不仅跟其他商家做代理,而且还以市场的正式价格卖给百姓。

这也大大增加了百姓们的生存力,花三十五文都买不到的粮食和只需要花七文钱就可以买到足够两个人吃饱的面,两相一对比,哪个更合适,一目了然。

其实是杨秋禾卖的方便面有良心,跟前世的方便面比是前世方便面的两倍大小。但是同样的没有前世方便面的那些料包,现在的料包是杨秋禾自己根据做菜经验和这个时代的调味品自己调的。虽然没有前世的那般惊艳,但味道绝对不差。

这种味道又好,价格又便宜,最主要还能吃饱的吃食,老百姓谁不喜欢呢?更甚至县令家采买的婆子也会偶尔来买一些回去给主子打打牙祭。

由此可见,这个味道真是比这个时代的很多吃食强太多了。

其实吧,最主要的原因是杨秋和的面都在商场里买的,所以它成本就非常的低,人工也很低,所以导致他卖的价钱就很低。其实她这个价格也算是扰乱市场了,但是她不怕,因为等方便面真正向外兴起的时候,就离战乱不远了。那个时候逃命都来不及,哪有心思来找麻烦。就算是说有人来找麻烦,这苏悠悠不还有一群小弟在嘛!

这就是心里有底气,做事才大胆。

也因此柳华跟着杨秋和赚了不少的钱,别看开业时间短,但是架不住人多量大,也因此隔壁县有一家货商就相中了这个方便面,柳华用最快的速度跟这个货商达成了第一笔代理生意。

这货商从柳华这儿拿货是四文钱一袋,给柳华交了五两的保证金,规定只能以七文钱的价格出售,如果自行抬价,这个保证金就会被扣回,并且从今以后不再给他供货。

虽然货商有些犹豫,但是一袋能挣三文钱也不少了。最主要的是看柳华这每天人来人往的,卖出去的是真不少,他相信他们县城肯定卖的更多。也就同意了交保证金和价格的规定。

这一回他们没有给新入的商家负责装修服务,但是可以在柳华这里买到同样的架子和装修材料。

货商觉得这装修还真不错,最主要是价钱还便宜,这些材料一共才五两银子,果断的在柳华这儿下单订货。

苏爷爷在砖窑开启之前迎来了他的第一笔订单——柳记同款货架。

之前柳华的货架虽然是他带着大儿子做的,但是没有收苏和顺给的工钱。但是这回不一样了,这回是别人特意要买的,所以这算是他的第一笔订单。

刨除装修材料费,货架一共能给苏爷爷二两半银子,这可真是把苏爷爷激动坏了。

还没有做出成品,就收到了这么些银子,真是大大的鼓励了他。

这些架子也好做,他和大儿子两个人花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苏爷爷以前真的不敢想,他竟然和儿子可以用三天时间挣二两半的银子。原来这就是做生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