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将军之死(1 / 1)

本以为找到强大靠山的丁原万万想不到,他的最大靠山何进,即将殒命,命丧皇城!

张让假传何太后的懿旨到了大将军府,传何进进宫,何太后要召见大将军。

彼时,袁绍、袁术、曹阿瞒等人都在大将军府议事,听到太监传何太后懿旨召何进进宫,众人全都表示了反对。

“大将军!此时宫中凶险!万不可去!宫中宦官莫不知大将军誓言铲除宦官,哪个不想杀了大将军!?万不可去!”袁绍率先表明了态度。

“大将军如果执意要去,我等需率甲士同去,由我等护卫大将军,方可进宫!”曹阿瞒说道。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众人都知道此去凶险,唯独大将军何进看不出。

为何?

何进出身屠户,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无论是看待事物的格局还是解决事情的能力,都比袁绍和曹阿瞒差很多。

袁绍家四世三公,天下士族的领袖,自然高瞻远瞩。

曹阿瞒家虽起于宦官,但也慢慢步入仕途,试图问鼎过权力巅峰,所以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出身和后天的教育以及生长环境,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能力,显然,何进在这方面很欠缺。不过,也有很多英雄人物起于草莽,这种天选之子,可遇不可求。

“不!恰恰相反!我要进宫!”何进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自然与众不同。

众人哗然,纷纷问为什么。

何进踱了踱小步伐,不紧不慢地说道:“你等率军在宫门外等候,我就不信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拿我怎么样!再说,何太后,自家亲妹子,怎会自断臂膀?!”何进信心满满地摆出了理由。

熟读三国的曹阿瞒自然知道结局,所以他极力劝阻,“大将军,如果真有人生了熊心豹子胆呢?如果真有人不顾一切对大将军动手了呢?如之奈何?”曹阿瞒接着劝道。

“呵呵呵呵,孟德,你胆子太小了,哪有那么多如果?尔等放心,只管带兵把守宫门,我去去就来!”想死的人拦不住,不过这何进也没有撒谎,他果然去去就来了,不过来的不是他的全部,而是他的头。

众人率领甲士在宫门外守候,何进一人大摇大摆地进了宫。

曹阿瞒看着何进的背影,默默地告了别,他知道,何进再也不会回来了。只是曹阿瞒实在不能继续劝下去,不然何进真出了事,劝的最狠的那个也将被怀疑。如果劝的最狠的这个人毫不知情,又怎会极力劝阻?这种看似毫不讲理的论断,却恰恰蕴含着匪夷所思的逻辑。

何进刚进宫,就被张让带着一众太监和宫中被策反的部分羽林军给乱刀砍死,可惜何进到死前都没来得及把腰刀拔出来,他不可思议地仰面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到死,何进脑海里都在想着曹阿瞒的那句:如果真有人生了熊心豹子胆呢?如果真有人不顾一切对大将军动手了呢?

如之奈何?

是啊,如之奈何。可惜何进位居大将军之位,手握重兵,又控制了小皇帝刘辩,一代权臣,终归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思虑不周,命丧宦官之手。

张让等十常侍也是合着该死,他们杀了大将军何进,认为已经取得了胜利。于是率领众多宦官小太监,一起涌到宫门之上的城楼,当着曹阿瞒、袁绍等人的面,把何进的头颅扔了下去。

十常侍之所以这样做,第一是因为他们对何进的恨意已经到达了顶峰,杀了何进,就想昭告天下;第二是想拿何进的人头威慑曹阿瞒、袁绍等人,你看,你们家大将军都被我们这些宦官给杀了,不要小看我们的实力!谁敢再试试?!

试试就试试!

曹阿瞒、袁绍等人,常年征伐沙场, 什么阵仗没见过?你敢杀他们的大将军?还敢如此挑衅?找死。

众人带领数千甲士冲进宫门,见到没有胡须的人便杀,他们认为没有胡须必是太监,直接枉死了多人。

曹阿瞒并不如此,他只杀作恶多端的十常侍,并不想屠戮满宫太监。

袁绍可不这样想,谋诛宦官是他的梦想之一,所以见到没有胡须的人便杀,还是袁绍带的头。

杀戮持续了很久很久,汉宫里几乎再也没有一个太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对宦官下此毒手的案例,后世再无此等罕见的事情。

可惜,还是走脱了数十人。这数十人便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们,他们见走投无路,便挟持了汉少帝刘辩当作盾牌,一路逃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