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之首张让蔫儿坏蔫儿坏的,他撺掇董太后先下手为强,早日除掉何进和何皇后,重新立刘协为帝。董太后听了也是颇为心动,明里暗里处处与何皇后作对。
这董太后也是老糊涂,现在帝位已定,何皇后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又把持朝纲,你说你董太后太久不问政事了,现在跳将出来,非要跟如日中天的何家人争天下,岂不是没事找不自在。
何皇后垂帘听政,作为太皇太后的董太后总想插手一下政务,找一找存在感。何皇后岂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直接拒绝了董太后,董太后所有的要求都被驳回。
董太后仗着自己一把年纪,又是先帝的亲妈,直接指着何皇后的鼻子骂道:“何皇后,你现在如此嚣张跋扈,无非就是你的哥哥何进是大将军。但你可不要忘了,我的亲侄儿董重身为骠骑将军,砍你哥哥何进的头,就跟杀个小鸡崽儿似的!”,董太后骂爽了之后便离开了。何皇后当天便把董太后的话原封不动的传达给了何进,何进听说之后恨的牙痒痒。
董太后倒是骂爽了,可苦了他的侄儿董重。董重虽然身为骠骑将军,但权力跟已经手眼通天的何进相比,还是有差距。何进随便找了个理由,便带兵包围了骠骑将军董重的府邸。
当然,师出有名才光明正大,何进从外甥刘辩那里要了个圣旨,直接就地免除了董重的骠骑将军的职位,董重也不傻,当然知道活不长了。于是董重在接到圣旨之后,就直接自杀了。
董重一死,董太后再没有了依靠,更没有了吹牛的资本,便老老实实的做起了太皇太后,不敢再说什么。
可何皇后又怎会放过董太后,直接派何进进攻鸩杀了董太后。可惜一代太后,就这样死于毒酒之下。
可笑的剧情来了,董太后一死,张让这帮十常侍迅速改换门庭,认何皇后当了新主子。在张让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下,何皇后这个妇人被成功打动。她认为自己的哥哥何进太过分了,不该把十常侍诛杀殆尽。这帮小太监不仅体贴人,还忠诚无二,弱小无助又可怜,怎么能把他们全杀了呢?
何进已经受够了宦官的苦,他决定斩草除根,可是不管何进怎么说,何皇后就是不答应。
这让何进很受挫,对付董太后,他就召集了袁绍、曹阿瞒等人商议,结果还不错,于是何进再次召见了袁绍、曹阿瞒等人。
“大将军有何高见?”曹阿瞒先问了何进。
“我意,太后被十常侍迷惑,不愿意诛杀十常侍,今日只有调集外兵进京,逼迫太后诛杀十常侍!”何进已经有了主意。
曹阿瞒大吃一惊,“大将军欲招何人进京?”
何进大笑道:“我思前想后,前将军董卓,麾下西凉兵骁勇善战,又有精锐飞熊军,如果董卓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京,大事必成!”
袁绍说道:“大将军此计甚为精妙!这样一来,太后必然不敢再偏袒张让等人,谋诛宦官,必然大成!”
曹阿瞒哭笑不得,何进看到曹阿瞒的表情不对,便问道:“孟德向来有识人之明,不知孟德认为此计如何?”
曹阿瞒躬身施礼,郑重的说道:“十常侍,狼也。董卓,虎也。以虎驱狼,固然可以成功,但驱狼之后,董卓这头老虎怎么处置?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还请大将军三思。”
虽然按照何进的想法走,天下便很快可以大乱,但不知道为什么,曹阿瞒还是愿意伸手阻拦,希望这种乱世能晚一天到来。
何进听了曹阿瞒的话,陷入了深思,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袁绍一看何进犹豫了,心里很是着急,谋诛宦官,一直是袁绍的志向,眼看着志向就要实现,何进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袁绍为什么要谋诛宦官呢?并不是因为袁绍有多大的振奋朝纲之心,而是天下人民都把天下的祸事归结为是宦官乱政,如果袁绍可以协助大将军何进,一举铲除宦官,那么天下的百姓必然会称颂袁绍。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袁绍还是懂得的。
“大将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请大将军速招董卓进京清君侧!彻底铲除宦官,还天下以清白!”袁绍越说越激动,最后直接给何进跪了下来。
何进被袁绍所感染,“来人呢!随我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