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段莲青追问了一句。
段莲青自己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倒是坐在一旁的苗禄厚眼睛一瞪:“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段莲青吐了吐舌头,她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抱歉……我只是一时嘴快,习惯地那么一问,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不答的。”
宋宸自然不会选择回答。本来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的,但对方的唐突令他觉得有几分不快。既然对方这样说,他当然要顺水推舟了。
两个话题都没有办法往下延续,显然这天没法聊了。见已经差不多,宋宸和苏妙就和段莲青他们告辞了。
出了客栈,宋宸带着苏妙向他们的客栈相反的方向走了过去。
“我们这是去哪呢?”如果是平时,苏妙可能并不能觉察到方向。但今日他们进门时,苏妙在门的右边见到了一盆翠兰,而此时他们所走的这个方向并没有见过。
“去府衙。”宋宸拉着苏妙腾空而起,他们直接从屋顶上过去。
“去哪里干嘛?”苏妙这次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刚才她倒是建议段莲青出了事情可以找府衙,但他们去那里干嘛呢?不会是替段莲青他们报官吧?不过,以她对宋宸的了解,他多余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去做,又怎么可能去为这点小事奔走呢!而且,“你知道府衙在哪里吗?”
“我打听过了。”宋宸拉着苏妙在一个院子里的屋顶上落了起来,指了指脚下,“这就是知府所在的地方。”一般来说,大兰的府衙除了大牢之外,大概分为三个区域。公堂、中庭、住人的院子。住人的院子的第一进是供府里的护卫官兵住的,第二进是知府和家眷。而中庭是整个府衙里吃饭和一些平时住在家里住而中午在衙门的小吏们稍事作息的地方,厨房也是在这里。公堂则是知府审案的的公堂,再加上没有案子时他办公用的书房。
宋宸跟苏妙介绍了府衙的各个区域,指着书房道:“……这书房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除了一些案件的卷宗之外,还会有这整个城的城志等等。我们要去找的,就是这一类东西。那万岛湖这么大,在城志里肯定有记载的。”
“只要我们追着这条线,就能弄清楚那水底古城的事情了!”苏妙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只是这个时候,知府可能还在书房里呢!要不我用药把他们弄昏几个吧?“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书房里翻个痛快。
“这样最好。”宋宸本来也有点这个意思,刚想开口就让苏妙把话说了,这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实在是让人愉悦。
苏妙和宋宸取得了共识,就摸了摸袖子,把那种迷药的药散给拿出来。这个时候,宋宸已经顺利地在屋顶上取下两片瓦了。苏妙凑了过来,和宋宸齐齐朝屋内看去。
就见底下的书桌后面果然坐着个中年男子正拿着一本书在读,想必就是翠兰城的知府了。宋宸转头看了看苏妙,后者就把手中的药粉往底下一撒——
很快地,药粉就均匀地散布在中年男子所坐的书桌范围内。而宋宸在这当下的功夫,已经跳下了屋顶,无声无息的把书房外面守着的护卫一一弄晕了,站在门口等了一会,观察到药散已经起效的苏妙也跳了下来。
中年男子已经软倒身体,趴在了书桌上。宋宸和苏妙进行之后,重新把书房的门给关上,然后在书架那边翻找起那些卷宗来。
不知道是翠兰城发生的案件太多,还是由于这个知府本身比较勤勉,书架上的卷宗极其密集,俩人翻了一段时间,所谓的城志还是不见眉目。屋内苏妙的药起效后没有她的解药,知府是醒不过来的。而宋宸对于外面的护卫也下了重手,他们的时间还多的是,宋宸和苏妙都找得极有耐心。
又找到半个时辰,把整一面墙的书架都翻找了一遍之后,宋宸才从书架最底下的一个角落找到了一个已经有点蒙尘的卷宗,他回头跟还在埋头翻找着的苏妙道:“妙妙,找到了!”
苏妙把手上的卷宗复原回原来的位置上,走到宋宸这边。书桌和太师椅都被那位有点身量的知府给占据了,而书房里也找不到第二张骑子,宋宸干脆席地而坐,把卷宗抽出来,跟苏妙挨着脑袋看了起来。
那城志应该是很早的时候已经开始建立的卷宗,每次本城内发生大事的时候才把记录增加上去,然后在历朝历代中传承下来的。所以最早时候的纸张已经十分古旧了,而最新的一次记录是今年春节的庆祝活动的。宋宸他们对于这湖的形成时间完成没有眉目,只能从最早的记录开始看起。
寂静的书房里,宋宸案地而坐,而苏妙也挨着他坐着,由于阅读的是同一个卷宗,俩人的脑袋完全靠到了一起,飞快的浏览着纸张里的内容。在宋宸把整个厚得足有大半尺的卷宗都翻了三分之一后,在又重新翻到新的一页之后,他的手才忽然停了下来——找到了!
昏黄的纸张里记载着,在前朝的时候,万岛湖的位置还不是湖,而是一个比周围的地势稍微低洼了些的地带,而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