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太极拳的交流比赛(1 / 2)

太极拳的交流比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太极拳传统套路的比赛,第二部分是格斗比赛。

因为太极拳传统套路门派众多,今天收到邀请的40多家就有40个参赛的门人和各种套路。所以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所以比赛采用的评分有点像体操比赛的评分。现场在ZX台的10个人分为两组,每组5人,分别对场上的比赛门人进行评分。总分高的获胜。

场地可以有两组门人分别演练套路,一组裁判评定一组。

这种评判的标准主要就看演练这的每一招动作是否符合太极拳的基本原则,例如基本姿势是否符合虚顶沉肩、含胸收腹、內圆外撑、沉胯松垮等,棚捋挤压、采挒肘靠八种劲道是否规范等等。具体演练那种太极套路是不考虑的。当然了,这种评分往往是带来很强烈的印象分的。

比赛很快就开始了。一般各个门派派出的参赛门人都是年轻的弟子。蒋家也不例外,派出参加比赛的弟子是套路演练得非常规范的吴辉。

10×10米的绿色地胶分成了两个区域,同一时间有两个人在参加比赛,由两个评判组分别打分。

这种比赛比较闷,每一组比赛大概需要时间20分钟左右,所以比赛一直到下午五点才结束。

最后获得套路冠军的是杨家的弟子李罗团。

李罗团虽然是杨家弟子,但是本人却是国家武术队运动员,才十八岁,表演的竞技体操太极拳获得过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所以在套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也是不奇怪的。

吴辉演练的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获得第五名也算不错的成绩了。

第二天进行的是格斗比赛。格斗比赛是每个家族门派组队参赛,每个队的人数不得超过五人。每个队每次比赛派出一个人代表本队,原则上可以每个队按照自己队的情况派出任何一个人参加比赛,但是必须在比赛开始前指定,比赛中不能更换。输了就算这个队输了一场。

第一阶段比赛是八个分组的组内循环比赛。每组一个队出线,然后按照单淘汰的赛制。这点跟现代的国际比赛基本一样。

八个分组各有一个种子队,种子队分别是:1杨家、2武当、3陈志磊家、4陈江旺、5王家、6蒋家、7马龙飞和8孙家。

种子队是根据上届比赛取得的名次和今年在武林峰擂台中取得的成绩决定的。所有世家参赛的队一共有24支,刚好每个小组3队。小组也按照这个顺序编号。

分组赛规定每个队的出场比赛的队员不准重复,所以每场比赛后都要换人。这样有利于整体实力的体现。

蒋家组队的5个人由蒋大鹏领队,队员有罗旺达、耿倩峰、吴辉和另一个年轻的护馆子弟组成。这样的实力蒋俊之和蒋大鹏都信心满满,认为这次交流会比赛一定能够夺冠的了。因为罗旺达和耿倩峰的格斗能力都很强,特别是耿倩峰原本就是特种兵出身,经过几年的太极拳训练,格斗实力非常强悍。

另外更加主要的,蒋大鹏已经掌握了‘发劲’,击打力量比蒋俊之还要强一些,而且格斗经验丰富,应该是没有对手的了。就是吴芳和吴辉也已经练出了‘内劲’,虽然还没有达到‘发劲’,击打力量也超过500公斤,一般人是很难对抗的了。

抽签结果分在这个小组的有太堡太极队和另外一家不算出名的家族队。估计蒋大鹏夫妻根本不用出手都可以出线的。

其他小组的情况就相差很大了,因为除了王家和陈江旺两家的实力较强,其他世家的格斗实力都是很一般的。例如杨家,拉着杨露禅的大旗,实际早就没有实际格斗能力的了。能否出线就难说了。

太极门的格斗交流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风格。格斗没有拳套和护套的保护,也没有赤脚的要求。但是不准穿硬底鞋,只允许穿胶底布鞋。也不准使用器械,连铁质的护拳和护腿也是严格禁止的。比赛在会议厅中间的一个直径8米的圆圈内进行,离开圆圈算失分。格斗中被动摔倒也失分,下地摔倒不准继续攻击。连续失分三次以上就算这一场输了。比赛结果主要是计算总失分,这时一种失分制的比赛。

比赛不分局,只设定10分钟为限。10分钟内定输赢,过了10分钟双方失分相等就算平手。

比赛中,格斗方式基本没有任何规则,可以采用任何击打方式。受伤是在所难免,但是不准伤及性命。轻伤一般都是自理,伤情太重就由裁判裁定,违反规则和理亏的一方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是正常比赛受伤也是门派或个人自理。

比赛的目的仅仅是门人之间的交流,只有奖状是没有奖金的。

所以这种交流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纠纷和伤人事故。因为没有重大的利益,就不会有拼命的争夺。

裁判组由ZX台的10人组成。每场比赛有裁判组指定两个人担任。陈琪奎担任总裁判长,不负责具体的裁判工作。

比赛在上午八点准时开始,首先是第一组的第一场,由吴式太极拳的弟子对上了杨家弟子。

两个队派出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