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取宝(1 / 2)

吴老二回到云湖,马不停蹄就转车回下塘,随着车子驶近下塘,朱碧琼神情越来越专注,等她回到自家老房子时,记忆似乎恢复了很多。

老房子吴老二让大头帮忙打扫的,等他们到家,刘大头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拾掇得整整齐齐。

“大头,这么多天,没见到一个熟人。”朱碧琼一见刘大头就拉着大头手哭诉起来,“大头啊!我以为见不到你了,吴磊媳妇太坏了,饭不让我吃,还把好吃的东西都收起来,连之琳给我买好吃的都藏起来。”

“噢,那现在我们不去她家,就在下塘。”大头顺着朱碧琼道。

“现在她用八抬大轿抬我都不去。”

“是的,我们不去。”吴老二也附和道。

吴老二夫妻刚回来,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没置办,刘大头把他们请到家吃了中饭。

中饭后四周邻居见吴老二夫妻回来,东家送来瓜棵葫芦菜,西家送来米面,还缺的东西,吴老二下午开着电动四轮车,带着朱碧琼到了上港街上把居家过日子的东西都置办齐,晚饭就自己开火做了。

忙碌一生的朱碧琼闲不住,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饭,扛起叉就要出门,“你这是干嘛?”吴老二问道。

“我到山边挖点地种一畦小白菜。”朱碧琼对时令记得很清楚,这七八月间,各种瓜豆都是生长采摘季节,等夏季这季青蔬吃罢市,大白菜萝卜才能开始种,而现在只能种小白菜。

“老朱,我们能不能消停点?小白菜也不值钱,我们能不能不费那神?”

“自己种自己吃方便,而且无污染。”

“好吧,好吧!”吴老二无奈连连点头,连锅碗瓢盆都没刷,赶紧跟着朱碧琼就走,绝对是步步紧跟党中央,不敢有一点二心。

到了山上,朱碧琼在山边选好一块地,正准备动叉挖时,她见离吴家祖坟北边三丈远有一棵松树被锯了,她扔了叉,跑了过去,围绕锯掉的树根看,看一会又比划比划方向,又用手指张开量了量,然后坐在根桩上,任吴老二怎么催她,她始终不动,一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挪窝。没办法,吴老二只好守着,像忠诚的卫士,寸步不离。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晚霞褪去,山上放羊的都了下山,田里干活的都回了家,小山和田野也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和庄稼叶子的“沙沙”声,朱碧琼这才站起身,向四周看了看,确定无人,开始用铁叉在北边离树桩三尺远的地方,挖了起来,挖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只听铁叉挖到硬东西发出“滋”的声音,朱碧琼放下叉,用手把碎土扒了出来。

吴老二问朱碧琼挖什么?朱碧琼也不言语,吴老二没办法,只好帮着她挖,等把挖的坑中碎土扒出,下面有一石板,“你用手机照一下,我来弄。”朱碧琼指挥吴老二道。

吴老二打开手机,朱碧琼借手机光,小心翼翼地把石板扳开,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朱碧琼取出后,让吴老二把坑填平了,而后两人悄悄地下了山。

回到家中,朱碧琼关上门,回到屋里,打开油纸,里面露出像半坡人面鱼纹陶器,半坡陶器里盆,而它是船状。船身内外刻有像字又像画的图案。

朱碧琼又从陶船里拿出一条状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一支凤簪。

“老朱,这是哪来的?”吴老二被眼前的东西惊呆了,这些东西都是有些年头,哪来的?朱碧琼怎么知道埋在那里的?吴老二急不可耐地问道。

朱碧琼又拿起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原来类似布的东西,一打开上面还有图案,不一会图案没了,朱碧琼托着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也没发现什么,又包起来放在陶船里。朱碧琼看完三件东西,又小心翼翼把陶船包好收到橱子里。

这才回答吴老二的话:“这是婆妈在我进你吴家门第二年告诉我的,祖坟向北三丈远松树树根向北三尺下面埋吴家祖传之宝,这是她在文化大革命时埋的,你不知道,公爹只知道有这东西,但不知道埋在哪里。”

“原来是这样。”

“今天我看那棵松树被锯了,担心这东西被挖树根挖出来,所以我才把它先挖出来的。”

“幸亏我们早回来,不然真有可能让别人挖去。”吴老二道。

“你早晚找个保险的地方收起来,千万别让被人上眼。”朱碧琼叮嘱道。

昨天晚上吴老二挖宝,累得够呛,所以早上起来迟,当吴老二打开门,“吴叔,早。”

“季迪,你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喊门?”吴老二开门见季迪站门口,门前还停一辆大奔。

“我给你送两小羊,这是我从美洲进来的。是飞机运过来的,所以动物检疫手续都齐全。你先养着,不能卖,也不能杀吃了,让他传种,这是我们养殖公司原始股本。”季迪边说边从大奔里放下两个笼子,两只可爱的小羊吓得直向后躲。

“我的妈,从美洲进来的,还坐飞机,到国内又坐奔驰,这羊现在就是金子做的羊了!”

“叔,账不能这样算,当年从吕宋引进几根红薯藤条传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