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兴师问罪(1 / 2)

幺夭妖 岐大大曰 2429 字 2022-12-21

爷爷葬礼,在清晨的九点。

虽然是个仪式较为简单的“一日醮”,而且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杂程序,但这些最基本的:发直符,安监坛,诵经,请师,降神通意,祭练,召亡沐浴,参礼咒食,设食祭孤传戒,设醮,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和化财满愿,大部分还是要做的。

然而,李灵飒等众师兄弟,在早上五点就开始忙了。这场盛会,不单单是祭奠祖师,更是天机门的脸面。

白事,尤其是亲人的白事,在国人心中永远都是头等大事。试想一下,如果有两位至亲,在同一天邀请你,分别参加红事和白事,你去哪个?

答案肯定是白事。这不是吉利不吉利的问题,而是“死者为大”!

红事,一生当中,参加或者不参加,无关紧要,但如果连某亲人的白事都不参加,或有人记你一辈子!现实中有更多常见的例子,比如家中有老人住院,你工作不忙,住的也不远,但一次都没去看望过,老人就会很心寒,其家中的血亲就会很气愤。背后议论你都是轻的,严重的就会动用家法,甚至上门大打出手。

每个人的人生,就活那么一次,连最后一程都不来送送,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参加了白事的人,是否会因此而被红事的人记恨?不会的,如果一对新人,敢与死人较劲,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正相反,你参加红事,是一定会被白事的人记恨的!也因你的不懂事,会被直接记恨,然后默默把你拉黑,而你却永远找不到原因。

由于爷爷每天都在灵虚印里待着,靳杰每天晚上都会和他见一面,心里一点哀伤都没有。

元神状态的靳六九,目前脑海中只有与武学相关的记忆,而且博闻强识,博古通今,简直是一部活着的武学百科全书,但除了武学外的任何东西,他只能以“我不知道”作为回应。

所以,今天的靳杰醒得特别晚,将近9点才醒。一番洗漱过后,到达道观时,正好逢上“诵经”的环节。

道教认为诵经会有莫大的功德,这个和佛教的诵经,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给亡灵诵经,可以让他们早脱幽冥之苦。佛教也经常会诵读《金刚经》,渡一切众生开智,让众生脱离苦海,免堕轮回,早登极乐。而在丧礼中,道教常诵的经典有《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

靳杰也是第一次见如此道士一起诵念经书,这可比教室里的早读壮观多了,节奏好听,还有配乐,大家神情虔诚,专心致志,似有莫大功德。

随后,就看到众多参加葬礼的同修以及爷爷的生前好友,陆陆续续过来吊唁。

吊唁前,会有一个“签到”的环节。靳杰饶有兴致地跑到签到台的后边,默默注视着每一个过来签到的人。他虽然一个都不认识,但是从凭吊者身上的服装,可推测一二。由于人数众多,靳杰就粗略把他们分为四类,分别是:道门同修、附近村民、过来凑热闹的游客,以及佛门同修。

凭吊之人,都会奉上一笔自备的帛金,金额不等,看各自心意,如果遇上过分厚重的,会予以“劝退”,嘱咐其:但凭心意,量力而行就好。

来参观之人,只能在观外,看个热闹。于内堂吊唁的,只有其身份被道门所默许的,才能进入。这些人才是真正与爷爷相知、相识、相敬和相亲之人。

于是靳杰转而又来到了内堂。只见三清神像下,或黑或白坐满了爷爷的“亲朋好友”。父亲和五位宗主都在殷勤接待所有宾客。但此时,最吸引靳杰的,是一副道教正装的李灵飒。

只见李灵飒盘卷着乌黑亮丽的头发,束在头顶上的,挽成一个“丸子”型的发髻,“丸子”的正中插入一支古朴回文的发簪,以横插来固定。给人以干练和爽朗的感觉。

她浑身一副玄色宽松道袍,道袍的外襟,内衬,腰带,以及裙边都是亮银色的回字纹绣,胸前笔挺,高耸,一点也不被宽松的道袍而挡住曼妙的身材。道袍正面的神阙至中庭位置,是一个古朴的太极双鱼图,双鱼图的样式与三清神剑手柄上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黑鱼嘴向右,白鱼嘴向左的小头鱼。她下半身穿一条玄色裤子,但裤子的百分之九十,都被宽松的道袍挡住,看不清是否有图案。脚上配一对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的道靴,道靴上同样有太极双小头鱼图。整体风格全然一致,煞是好看。

靳杰就默默站在李灵飒的身后,隐约还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体香,旁若无人,如痴如醉地欣赏着今日最好的风景。

然而,如此美好的时刻,却被宾客中突然上前的一人给打破了!

只见该名宾客,身穿一副素雅泥色的偏袒袈裟,此人慈眉善目,短髯白须,苍老的光头上顶着九个戒疤,俨然一副佛教高僧的态势,他右手拄着一把九环锡杖,缓步上前,先以左手立于胸前,施以一礼,然后质问道:

“阿弥陀佛,老衲于前天夜里,得可靠消息,我教昆仑山脚的竹缘寺僧众,尽遭道教帮众屠戮殆尽,据幸存者回顾,乃是天机门的靳开枢门主,伙同三名黄袍道人共4人所为,还请天机门还我教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