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小心思(1 / 2)

这时,坐在左下首的王氏哼哼插嘴道:“娘,这小丫头片子也就只听你的话,你帮我好好的说说她!娘你不知道,前两日在皇上的寿宴上,这丫头不顾自己的安危,竟敢去训那两丈高的野生猛兽,可把我吓得差点当场晕了过去。”

想起来那个慌乱凶险的场面,王氏心有余悸的抚了抚胸口,她们这些在后院待惯了的女眷,哪里会碰上过这种危险的境遇啊。

阮娇是个热心肠不怕事的好孩子,她的性格,阮太夫人也是知道的。

当天在宫里发生的桩桩件件事情,阮府管家回来早就禀告她知晓了。在她看来,阮娇没有闹出天大的事情,在她这里都不算上什么大事。

只是万没想到,回来的当天夜里,这孩子整个人晕晕沉沉的睡了过去,被贴身丫鬟发现不对劲了,才知道突感风寒上身,闹的阮府大半夜灯火通明,又是问诊抓药的,又是熬夜守夜照顾阮娇的,这天色渐亮,阮娇才退了烧去。

想到这里,阮太夫人眼神一痛,缓缓劝说道;“娇儿你也长大了,祖母要你答应我,以后,万事要三思才能后行呐。要以自己的安危为第一,其他的都没有你的周全重要。”

阮太夫人语调一转,看向其余的两位孙女,亦是慈爱的开口道:“ 绾儿、灵儿你们也要记住祖母今日所说的,切记万事懂得先顾及自身周全。我们阮家身为武将世家,朝廷上的事有你们的父兄在,祖母只盼着今后你们都能找到一个真正爱惜你们,给予你们庇护的良人,那祖母就安心了。”

安静坐在下首的阮绾闻言,心下触动,抬起头红着脸的应了下来,“绾儿会谨记于心的,祖母放心。”

阮绾自小便是阮太夫人教导,此番肺腑之言她自是能从心领会的。

阮府女娃里最小的阮灵才九岁,正是最活蹦乱跳的年纪,这会儿听到她祖母的点名问道,懵懵懂懂的也跟着点了点头。

未了,似乎又是想不通这话里其中的一二,疑惑的歪着小脑袋,拉着阮太夫人的手轻轻晃着问道:“祖母,什么是庇护的良人啊?是像能爬墙的壁虎的那种吗?”

这........

“噗!哈哈哈哈傻灵儿,你怎么那么聪明,确实是得像壁虎一样会爬墙,最好还得会飞檐走壁的,才是最好的良人!”

阮娇捧腹大笑,见阮灵迷茫的神情,忍不住逗她。

在座的阮太夫人和王氏陈氏几位长辈,听到阮灵这般童言无忌的话语,顿时哭笑不得,脸上讪讪的。

别说是平常人家,就是上京城的世家姑娘,在阮灵这个年纪早就懂得这些世俗之事了。

阮太夫人望了眼底下坐着的两位儿媳,沉默半晌,凛然道:“年末请辞回乡的愈先生,可是有荐举新的先生人选?”

阮家世代为武将,将门男女皆是拿刀弄杖的,十八般武艺乃是必学课程。

反而到了阮娇这一代人,阮家倒转了过来,女子不再习武,反而是请了许多文人墨士来当私人书塾。

按阮老爷子的话来说,不求他阮家女能成为京城才女,但以后也是个精通琴棋书画的女子了,不比其他世家女娃差哪里去!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阮家断断续续的是请过不少博学多识的先生,只是任教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

缘由嘛,说起来又扯回到了阮娇的身上了。

一开始阮府的学堂里,也就阮娇和阮绾两个女学生,每任先生都极为尽心教习授课的。

奈何先生有心,学生无意啊。

阮娇无心学文,频频逃课跟着兄长去习武场就算了,被阮老爷子逮住后被下人严禁看守于学堂,不到课后点就绝不放行。

在大家都以为她会乖乖听话时,阮娇出不来学堂,就在里面闹得人仰马翻的。不是把先生的书偷藏起来,就是把先生的墨故意打翻一桌,甚至是顽劣到放小黑鼠满地乱窜。

类似这种闹剧是花样百出,天天换着上演,那些老先生不堪负重,纷纷请辞离去。

每每有先生离去,阮家就又重新物色新的人选,周而复始。

这话题突然被这么一提及,阮娇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幼不更事时,为了不上学,做下的那种种顽皮取闹之事,一时惭颜不已,脸皮再厚也止不住的红了起来。

“回母亲,愈先生引荐了一位南方来的女先生,听说是此先生是个举世通才,博通经籍无所不知。难得是,于女子的仪节礼法,她也是精通熟习的。”

开春了,学堂上的事情也是要提上日程去安排的。前段时间为了皇上的寿宴准备进宫事宜,回来后又因阮娇突然生病,忙的乱了心神差点忘了这事,被阮母这么一问,王氏才想起便赶紧回答道。

“大嫂,那这位先生可是应承下了任教之事?”二房的陈氏闻言追问,这样的先生可得抓住机会了。

阮太夫人也看向王氏等她的回答,她也想知道这位先生的意向如何。

“还未,上月中旬去的书信,先生的回信想来也是这几天会到。”王氏十分确信这位先生最终会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