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章——陈启心腹董森(1 / 2)

几天后,宝岛各种流言飞起,让竹联帮众人坐不住了,陈启的心腹手下董森将所有流言收集起来,统一交给陈启。

望着手中厚厚的情报查看,陈启怒火发出冷哼声,随后一把将手中情报狠狠的扔在地上。全部都是针对他不好的谣言。

“阿森,通知各位元老、堂主,晚上召开帮内紧急会议!” 他转身对董森说道。脸色很阴沉冰冷。

“是,老大,我马上通知下去……。”

董森是军人出身,1976年入帮后深得陈启器重。和张安一样,董森也是陈启心腹,董森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一生为国党效力,至今灵位仍供在宝岛的“忠烈祠”里。他的大哥和妹夫都是国党军官学校毕业的现役军人。

董森初中毕业后,继承父业进入军校,曾经在金门岛等地服役近十年,并加入了国党。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家庭还是军中的教育,都使他头脑里树立了牢固的“忠党爱国”观念。

服役十年,董森并没有爬上去,仅当上一名上士士官长,然后得到两万多元台币的退伍金。他把一万元退伍金送给寡居的母亲,用剩下的钱买了一辆汽车,开始干上送货员的行当。好不容易积了点钱,他便和几个朋友跑到台北合伙开了一家印刷厂。生意开始做得相当不错,董森也志满意得,准备再干几年,拥有自己的公司,就是不能光宗耀祖,也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然而在宝岛生意竞争激烈、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董森的工厂却被骗破产了。光明的前景一时变得黯淡无光。这次失败,使董森深深感到商场如战场,司法制度对没有势力的人毫无保障,他们不仅平时要给警察送红包免除骚扰,就是钱被人骗了找到司法机关,你没钱打点,也同样是“有理没钱进不来”。

一九七六年,就在董森落魄窘困之时,他通过从前军中的一位老长官结识了竹联帮“执法”陈松,并在陈松开办的咖啡店当“小弟”。后来陈松又转到新生东路开了一家餐厅,董森亦跟随至此,恰在此时,陈启正筹措东山复出,有迫切用人之需,几次和陈松商谈,发现董森这个人材。

董森虽然身材短小,但是个性强悍异常,他肤色棕红,胸肌厚实,黑发浓密,声音洪亮,一身刺身,一支半自动步枪在他手里可以改变成全自动枪使,由于他具备训练有素的军人特质和组织能力,很快受到器重,成为竹联帮首领陈启的心腹,并当上了当时竹联帮十八堂口中最大堂口忠堂的堂主。

在竹联帮内,除了陈启和张安之外,董森把谁也不放在眼里,就连老一辈的竹联“大哥”也惧三分。特别是“鸭”字辈的“灰鸭”柳川对他更是怕得要死,总是避着他。

有一次,忠堂几位小兄弟在外饮酒,碰到几个老竹联大哥喝醉耍威,为了显示老大威风,这几名竹联大哥叫几名小兄弟当着外人的面下跪掌嘴。受辱的弟兄报告了董森,他顿时气得咬牙切齿,骂道:“他娘的,打狗还得看主人。这口气一定要出!”

他一面派人请打手准备开战,一面打电话给总堂“执法”陈松,要求开堂掌法。

惹事的竹联“大哥”绰号叫“猴子”,酒醒之后自知不妥,便请了许多“巡查”辈人物找董森解释,但又不肯认错,辩称是小弟不礼貌引起的。

董森越听越火,怒声喝道:“这事不解决,将来怎么带小弟?”“不道歉接受掌法,就要动武了。”他把这次事件当成树立个人威信机会,联络天堂、和堂的弟兄,直奔中山北路“猴子”开的几家餐厅。

原来,猴子等人八十年代初从国外跑船回来,自觉上了年纪,再像当年那样混迹江湖非长久之计。这时地下舞厅正热门,于是他们便投身这一行业,摇身一变成为股东和经理。靠着他们当年黑道上的威望,在经营舞厅时并没有人来找麻烦,所以他们很快蹿红。一些刚出道的小混混获知老竹联这些“动物辈”的人物复出江湖,纷纷慕名求教,拜在他们门下。

不久,这两个餐厅“作秀”业愈加景气,这批老竹联大哥便决计借此招纳“新血”,组成竹联新军。竹联新军在台北市区发展急速,与东山复出的陈启起了摩擦。开始“旱鸭子”采取守势,并告诫手下勿轻举妄动。猴子认为陈启锐气已去,软弱可欺,不仅抢占他的地盘,且处处给他难堪。陈启暗中重组堂口,待到羽翼渐丰已具实力,才开始采取报复行动,董森正是陈启培植起来的有实力的人物。

忠、天、和三堂人马浩浩荡荡杀向猴子开的几家餐厅,将看家的小兄弟捆绑后。董森一声令下,三家装饰得豪华漂亮的酒廊砸成一堆垃圾。

董森得胜回师后,释放了俘虏,叫他们转告猴子,再不出面解决,就不会是这样!猴子这下子知道厉害了,慌忙找到陈启求饶。陈启故作“大度”,一面下令停战,一面指示“执法”、“巡查”开堂会审,“公平解决”此案。结果猴子被开除帮籍,当众掌嘴谢罪。

此事不仅使董森为陈启争得面子,而且他本人也名气直上,他所领导的忠堂成为竹联帮第一大堂口,其“事业”可谓蒸蒸日上。这个国党军人之后,变成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