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并筹谋(1 / 2)

李阿蛮则不同于大将军卫青,太子别苑那会,太子李阿蛮有心恙症缠身,疯疯癫癫。

故在医家眼里,男女有别便在其次,可如今阿蛮殿下神智清明,虽是认错了自己,以为她是洛梅姑娘。

但上下其手,占了她清白却是真真切切。

阿蛮殿下喝退自己,只说补偿自己,且全不提给她陈莲一个名分,或诺言,那自己这破鞋的身份便坐实了,阿蛮殿下不要她。

“呜……”

陈莲蒙羞,不敢怪罪殿下,只能暗恨自己是个悬壶济世的医家,没有什么殷实的宗亲背景,说到底还是自己高攀,认不清现状。

阿蛮殿下若勉强收容自己,必定轻看自己,与倚红卖笑之女无异。

陈莲哭哭啼啼,奔出帐外,李阿蛮这才松了口气,拎起来桌案上的队率竹牌,打量后续事宜。

封建社会讯息落后,获悉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同乡靠吆喝,异县仗马蹄,待入临县境内,由窦皇后昭告的太子薨毕事宜,普天之下,恐怕再迟也会尽知。

所以给自己安上一个合适的身份,要比废除简牍,大搞经济,迫在眉睫。

李阿蛮深思熟虑后,唤卫士进帐。

“吩咐下去,营寨内所有领职在身的军务人员,速来见我。”

“喏!”

李阿蛮曾对出京的大队人马,做过估量,将士的数量大概在两百人,加上侍婢,太医令等,前去临县的人数便在三百人左右。

兜玄国烽火连天,人数锐减,军制便从一军八营,削减成一军六营。

营制两千人,分左、右、前、后、中五曲部,曲部再一分为二,这一曲长领队的人马便为两百人。

出京的军士人马不多不少,似为两百人,所以李阿蛮便料定,他们营地的领职人员从大到小,也就十个人左右。

帐幔未开,一声嘹亮的军士叩拜之声,整齐划一,中气十足。

“卑职参见太子殿下。”

“来了”,李阿蛮暗忖,窃喜。

此去临县,李阿蛮发愁自己该以何种身份同东周卫氏省亲,改革经济,若不加掩饰地用上太子身份,一来太过招摇,二来窦母妃昭告天下说他薨了,多有不便。

就像郇县的驿站那里碰到一个小小的驿卒,想办个事情都挺费劲。

况且东周卫氏十分傲慢,颇有他那个时代的女强人风采,她欲从他这里索取的好处要远比自己想从她那里得到的多得多。

卫芷若的腰是好腰,但也是夺命的刀啊。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若不是卫芷若在洛梅的事情上横加阻拦,李阿蛮也不会笃定,东周卫氏与他李阿蛮确实八字不合,哪怕强求,东周卫氏也不会服软。

若假借身份与卫芷若泾渭分明,倒也不错,省亲走个过场,她求她的才子佳人之梦,自己逍遥自己的江山美人,岂不快活。

既然她以子为贵,将来随她便,大不了给她腹中子一个藩王爵位,世袭罔替,他李阿蛮也就对得起前身了,后给他疯太子留着,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至于为世人建立一个千秋帝国后,李家太子殿下将功垂万载,谁也不会污名李阿蛮的前身,是一个弱智,是一个疯太子。

将来。

能继任李阿蛮盛世天下的子嗣,只能是他李阿蛮的后才行,其他人谁也不行,哪怕是前身之子也不行。

因为每每遇见卫芷若,李阿蛮一想及她有孕在身,心里的膈应便会涌上心头,一棵好白菜,是可惜了。

“进!”

李阿蛮果断下令。

营寨内的曲长率领二位屯长、四位队率、五位伍长,俱在帐幔洞开之时,大步流星地入帐,魁梧英挺。

此次出京,北上三川郡,朝廷下了血本将南征北战的将士优胜劣汰,挑出了二百人列成一曲,他们杀伐果断,每一个都身经百战,骁勇善战。

虽说以一敌十有些夸张,但若背水一战,有这两百人为基,十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或机动作战出奇制胜,却是有很大机会的。

而这十位领职军衔之人,更是出类拔萃,若没有些真本事,即便小小的伍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要知道伍长领十人,若让手下甘心俯首得卖命,单凭头衔,那些个刀头舔血之士是绝不鸟他的。

这一个个军士,貌色土灰,庄严威相,一看就是出生入死过的戎马豪杰。

“各位……都带过多少兵啊。”

李阿蛮兴致骤起,便踱步在这十人的间隙中,一个个与他们的明清眼瞳相撞,不难看出,倔强的他们似乎还不将自己这太子殿下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太子殿下没有军功。

“禀殿下,卑职曾效力于武关侯麾下,任校尉,领一万人马。”

身后传来铿锵有力之音后,李阿蛮回眸,从他的位次来看,营寨中他该是任职伍长之务。

兜玄国尚右,便是以右为尊,李阿蛮从左向右察言观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