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让中医留在民间(1 / 2)

此时医院。

院方给师傅安排了职工宿舍,并带有工作间,东方开来和妮子正收拾房间,他们也有宿舍。

连续3天,张北镇的病情开始逐渐稳定,最明显的是腰椎,完全不用再做手术,可以坐起来,腰椎病好了。

而腿部的骨裂,通过透视,也出现了弥合,就是冠动脉的血栓,消栓很慢,目前按仪器检测降到75%以下,但这已经是冠心病治疗的奇迹。

王大元院长还亲自几次来病房查床,对这次冒着风险,拍板决定用:“穆氏中医疗方。”治疗,心里也渐渐落地。

“姜神医,我考虑聘请您做我院的特聘教授,来院里工作,您有什么意见吗?”

副院长穆兰则是极力赞成,还说如果师兄答应就太好了。王院长早就有成立中医分院的想法,她是热切希望师兄能同意。

妮子听了后,脸上立刻就表现出极度的兴奋,小手紧着拉师傅的衣袖,心想师傅快点同意啊!这和咱大山、村里比,条件是好到天上去了。

红歌也是高兴的,用手拉紧东方开来的手。东方开来看着师傅,他想师傅不会答应。

就连病床上的张北镇都激动了:“姜疯子,你来吧,这样我就可以经常看到你发疯的样子了。”说完用老顽童的眼神,看着姜疯子。

大家此时的眼神,都聚光到神医脸上,就看他表情冷静,站起身,很认真地对王大元院长说:“谢谢您王院长,不用教授的名头,也不用聘我来院里,但院里有事情需要我,我随时可以来,谢谢。”

王院长很意外,他早就想成立中医分院,心想这次通过张北镇的治疗实践,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是有必要的。

老人家经历满清、民国、到新中国,是中医泰斗级人物,如果姜神医能答应来医院,那对开展业务是极大程度地支持,也可以说有了定海神针。

师妹穆兰:“师兄,您花了一辈子的心血,都致力于中医研究和治病救人,王院长在国外学习了8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他心里也有一份深深的中医情怀。

而且几次和上级提议,集中中医领域人才,成立国字号中医院,我们一0一也在研究和推进成立中医分院,师兄您若答应来院里工作,那对弘扬国粹中医,将是推波助澜。”

“师兄您再认真考虑考虑,弘扬国粹中医,需要您,也需要平台,是意义重大的事情。”穆兰是诚心诚意,盼着师兄能同意来院里一起工作。

“呵呵,老疯子,我看你就是个布衣散仙,到了封神台,你就在关键时刻怂了、怕了,开始打退堂鼓是不?还是离不开白龙山的百草百药大峡谷?”

“张老倔,你少给我念相声说风凉话,你可别忘了,为给你治病,用了我一根百年的老山参你给我拿钱!”姜神医瞪了张北镇一眼。

“老疯子,人参就了不起了?我没白用,我答应给你买一箱茅台酒呢。”张北镇说的高兴,竟然从病床上坐直了腰。

红歌和东方开来赶紧过去扶住张北镇,心里一愣,这说着说着怎么还坐起来了?

张北镇也怀疑地看看自己。

病房里众人都是一惊:“……”张北镇的腰椎病已经好了!

王大元院长一看很惊喜,但又无奈地摇摇头乐了,感慨道:“这两位老友,真是境界、洒脱,童心泛滥。”

“张老倔你消停一会行不?,稳当一会我给你号号脉。”姜神医说完,站起身和王院长说:“王院长,我们去你办公室谈吧。”并递给爱徒东方开来一个眼神。

王院长和穆兰一对眼神,露着喜悦赶紧走出病房,请姜神医去了办公室。

王院长办公室。

姜广凡:“王院长、穆兰师妹,我不是糊涂到不知好歹。一0一医院如果成立中医分院,这对中医药事业,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和弘扬。

我可以随时来参与学习和一起研究,但我的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响起,也如同是壳子啊提醒我一般,这个声音就是:中医在民间!”

院长办公室没有一点声音,而王大元、穆兰的表情:动容……!不得不说,从医这些年,心里的认知,真好没上升到这个高度:“中医在民间……”

东方开来看看恩师,神医也对他微微点头。很理解恩师的用意,和说出的这句话。

于是东方开来就说:“王院长,穆兰院长,我师傅平时总是这样教导,他经常说:

……我们东方民族国粹中医,如苗医、藏医、蒙医、维吾尔、回族、满足等各民族,都有很深的中医传承,形成各自的中医方法和传统,流传了几百上千年。他们遍布于民间,默默地治病救人。

但让人民大众到大医院,到城里来看病,他们内心是有畏惧的。原因无非是观念和心里的信仰,更真实的是贫穷、没钱看病。

我们东方民族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民族,而弘扬国粹中医要有国家层面的平台资源大力支持,比如王院长就是中医协会理事,比如成立中医院等,需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