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便宜大外甥(1 / 3)

半个月后的一天,一个消息传入孟家众人的耳中,孙家二老仙逝,享年一百零二岁。

孟老头跌坐在地上,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嚎啕起来,男人哭起来还是一个老男人,并没有让人觉得很滑稽和可笑,却让人感觉到钻心的痛与撕心裂肺。

孟家院子里一片哭声,个个悲悲切切的低泣。

孟娇对这个大家庭还是有些陌生感,当听到孙家老夫妻去世那一刻,她破防了,心如刀绞,脑海中不断闪现老太太和老爷子每次的嘘寒问暖。

我们娇娇就是懂事,我们娇娇多聪明,我们娇娇吃饭真棒,我们娇娇越长越漂亮,娇娇给买的东西比谁买的都好,娇娇怎么那么疼人,哎呦喂,我的小心肝,你别哭了,姥姥手不疼,看我们娇娇比他娘漂亮百倍,一幕幕如同电影。

那个小时候扛着抱着,满街买这买那,只要来她家,都是大包小包的,除了给她娘的,都是给他的,他几个表哥带回来的好东西,基本上都送到孟家。

泪水止不住的落下,心里像被剜去了心,抽痛抽痛的,原本在屋里给平平换衣服,听到这个噩耗,衣服换了一半,忍住手上的颤抖,给平平穿好衣服,放回小床,蹲在低声低吟。

平平最有感触,姥爷去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跟姥爷相处过多久,却在姥爷去世的时候,他才知道亲人的离世对一个人的打击有多大。

天刚亮的时候,门就被敲响了,李氏去看门,孟老头才洗漱好,正准备回堂屋等着吃饭,就听到敲门声,见人进来。

是孙大舅,孙大舅今年七十多岁了,身体硬朗,看上去只有六十出头,他一脸的泪水的走过来,身后跟着孙子。

看到孙大舅的脸色和泪痕,孟老头心中不安。

头不由自主的摇动,不,不,不,他们二老好好的,他不想听,想要去关门,可两条腿像是灌了铅,一动不能动。

孙大舅跪下磕头报丧,这是农村的习俗,老人去世,家中子孙要上门,给亲近的人磕头报丧。

“我爹娘去世了”说完泣不成声。

他的孙子跪在身后,见爷爷说完,便起身搀扶,却没能扶起来。

孟老头的身体晃了晃,滑了下去,和孙大舅双手拉在一起,悲泣的痛哭起来,几个儿子上前扶住,却也没能将人扶起来,他的泪水也淹没双目,只能听到自己的低吟声。

在许氏的劝慰下,孟江兄弟三个和孙家孙子,将二人抬进里屋放坐在床边,两人顾不得其他,呜呜呜的哭着,无暇理会外界纷扰。

尤其是孟老头,孙大舅已经接受这个现实,哭了一会嘱咐三兄弟照顾好孟老头,就去别家报丧。

孟老头自幼就没了亲爹,一直跟母亲相依为命,直到成年遇上孙宝珠。

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孙宝珠如名字一般被宝贝着,百倍宠爱集一身,性格外柔内刚,他看中了孟老头,就跟父母直接表明态度。

也同父母保证,他们一定能把日子过的相当好,后来孙宝珠的兄弟们都去打听,除了听说他有个二流子堂叔不好相处,其他的亲戚人品不错,就同意了这门,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

但日子一长,如同她当初保证的,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家也越来越大,就如同这院子的大小,都是两人越过越好的见证,这里头不能少了孙家的帮助。

对于孟老头来说,没有孙家,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孟老头,更别提孟娇他们四兄妹了。

孟老头,是几个儿子背着去孙家村的,孙家村基本都姓孙,外姓人也不少,大多沾亲带故,孙老头名声好,奔丧的人一波又一波前来,送来的花圈,从门口排村口,汽车自行车牛车一排一排的,看得村人不禁感叹,孙家家大业大,人丁兴旺,人缘很广。

火葬场的人远远站着,他们根本不担心他们不愿意火葬,来通知他们的人,就是孙家本家儿孙,现在之所以没有拉走,是因为路上还有没赶回来的孙家子孙。

等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就可以拉人去火葬了。

灵堂里满是孝子贤孙,媳妇和儿孙分两边跪着,悲悲切切的哭声传入耳中,孟娇也在其中,她跪在烛火旁,点燃一张张黄纸,放入火盆,眼泪顺着两腮滑落。

外面有各房派的代表,接待奔丧的亲戚朋友,佩戴黑纱。

赶回来的儿孙,见到两位老人最后一面,又一阵哭天抢地的哭声。

老人被拉到火葬场,当天下午就送了回来,匣子外面包裹着黑纱,放入棺材,封棺木的时候,由几位儿子共同去做,一切尘埃落地。

第三天下午,两三点下葬,摔过火盆,大部队朝墓地走去,浩浩荡荡几十米的队伍越来越长,哭声渐行渐远。

墓坑中放入最后的衣物,准备填土,大知宾唱完,又是一阵哭声,儿孙跪地,不分男女,纷纷跪下叩头,悼念相思。

自古下葬后,不走回头路,大家在指挥下绕行,回到村中。

后续的工作还有许多,几个舅舅都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