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团圆饭(1 / 2)

“长乐公主喜欢我。”

李绩暗自高兴。

其实那个大喜之夜,他可以看出来,她毫无忸怩之色,落落大方,按照唐朝的程序走完整个婚俗。

可以说,她对他体贴入微,关心备至。

当她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李绩面前的时候,她一点也不做作。

就像一对情侣,让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他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去兵营查岗,连续多天,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个人心中有他,那就足够了。

瓜熟蒂落,吃上一口甜瓜,那是早晚的事。

好饭不怕晚。

李绩心里就像喝了蜜,既然木已成舟,此时只有服从命运的安排。

长乐公主,我们辽东见。

李绩憧憬着美好的时光。

一个丫鬟进来,走到他的身边,弯腰跪拜,“王爷,长安来的一些大臣们,比如箫瑀、长孙无忌等人提议,要过来这边敬酒。”

“哦!可以啊。”

李绩精神一振,“好啊!让箫特进、长孙司徒他们过来。皇上在此,大臣给陛下敬酒,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不能让我一个人陪着喝。再说了,他们也该表示表示。本来是热闹的事,就让他们一起来乐呵乐呵。陛下与下属同乐,不亦乐乎。”

不一会,箫瑀、长孙无忌等人陆续进来。

“这样啊,陛下酒量有限。刚才喝得不少。我建议,我们每人敬陛下一碗,陛下只喝一小杯。”

箫瑀马上附和,“好啊,我赞同靖王爷提议。”

“我同意。”长孙无忌连忙应道。

就这样,每人一杯,李二接着喝了三五十杯,渐渐的头重脚轻根底浅。

李绩一看,就把后面的人挡住,“诸位同仁,陛下酒量有限,这酒,我替陛下代喝。来来,都换大壶,别再一杯一杯端了。”

侍卫长大头和狗熊又从库房里搬来十几箱白酒,后来的文臣、武将,每人连喝三壶,一直闹腾到子时三刻,众人才乘车返回洛阳行营。

“靖王爷,我今天喝大了。回去要好好睡一觉,明日您按计划行动,不得有误。”

“陛下放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您的一声令下。既然您已经将作战指令下达给我,本府定会不辱使命。”

李绩将李二送到大门口,李二拉着李绩的手,难说难笑难开口。

“陛下,您不说要给我一个惊喜吗?这都散场了,您也该说出谜底了。”

李二打着酒嗝,神秘道,“我想让您带一个人去辽东。这个人骁勇善战,天资聪颖,让他去战场上历练历练,将来您也有个好帮手。”

“谁?”

“吴王李恪。”

李绩一惊,此时,原来是安州都督三皇子李恪。

哎呦呦,细思极恐。李二的本心依然很明晰。那,他此时极力推举李恪,初心何在?

吴王李恪是他同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的庶子,也是此时他所有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皇子。

李恪身系李氏和杨氏两大家族的血统。

可谓根红苗正。

俗语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

“父慈子孝,兄恭弟悌。”这是李二心中的未来展望。他多么希望能过上正常人家的生活,父子亲密,兄弟和睦。

他心里还一直牵挂着三皇子吴王李恪。

李绩按住内心的诧异,冷静地沉思一下,“既然陛下决定了,本府照办。不过,此消息一定要事先保密,确保吴王生命安全。等会,本府会派人尽快与他接洽,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事宜。”

“那就拜托了。我等着您的辽东捷报。”李二将一封密信递给李绩,上了马车,往洛阳宫而去……

等李二等人回宫,李绩命人将薛仁贵找来。

薛仁贵见到李绩,扑通一声跪地,哆嗦着,叩头请令,“在下薛仁贵一切听从王爷召唤。”

“唉,薛礼,起来,起来。”

李绩伸手扶起薛仁贵,拍拍他膝盖上的浮尘,“我是请您来喝酒的,不是来给我跪安的。现在只喝酒,不谈战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包括吃饭,也要服从。”

说着,春香令人重新摆上一桌酒席,端来三大盆温水,让薛仁贵洗去脸上的血渍。

侍卫队长大头,从兵营里拿来跌打损伤丸,让薛仁贵服下。

又从军备库,领来三身新的军服,两身常服,让他换上常服,坐下来吃饭。

“大头、狗熊你们都坐下来,一起吃。一家子,难得聚在一起,本府常年在外,治理王府的事,都交给您们了。”

突然,门外一个丫鬟喊道,“姑奶奶,伙房里还有一个小太监。要他一起来吗。”

李绩一惊,哪里来的太监。

狗熊和大头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小凳子进府的事说了一遍。

“哈哈。这就是缘分呐。出了宫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