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夺嫡(5)(1 / 2)

大殿里,面对李绩忽然失控,众大臣面面相觑,如坐针毡。

一向成熟稳重、做事绝不拖泥带水的靖王爷,此时,双手掩面,直哭得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如果您没有身临其境,绝对无法感受到李绩的伤感和无奈。

哭声带着凄惨的喉音,夹杂着鼻涕的抽吸声,令大臣们局促不安。

就连那些平日里口若悬河的文官们,也彻底被眼前的氛围所感染。

一个一个沉默寡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靖王爷这是咋啦。知道的,因夺嫡之痛而引起感悟;不知道的,以为他死了爹娘。

最受不了的一个人,不是别人,那个人就是金銮殿上的当今圣上——李二。

听见李绩放声悲歌,李二内心如同刀绞一般,面色痛苦,极度扭曲到极致。

他何尝不明白李绩的深层次感悟。只有设身处地,完全沉浸到那个令人痛苦一生的氛围里去,才能有感而发。

这些开国老臣,这些紧跟着李二从险局中取胜的旧部,都知道李二的上位, 李家兄弟付出血的代价。

至于李二的后来,其声誉也就此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李二来说,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能成为帝国的第二任掌门人。

他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后来他和李绩一起探讨过,那就是“先发制人,胜天半子。”

李二从出生那年,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品格。做事具有极强的持久力和爆发力。

结交江湖侠士,也算一条经验,因为聚众而起,没有追随者,一个人难以从困境中起来。

在荥阳郡大海寺,李绩当面给过李二暗示,不然,他们也不会结拜为兄弟。

对于穿越者来说,都想穿越成为帝王的嫡子,或者皇长孙,这样就能有先天优势,可以继承大统。

李绩暗想,遇到大唐未来的皇帝,他岂能错失良机,何不“一起向未来!”

在李二提出要和他结拜兄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个是急于结交山东豪强,一个是急于给自己寻找靠山。

烈火与干柴,一点就着。

李绩的暗示,与李二心中的梦想不期而遇。

回到并州,李二与刘文静、裴寂等人设计,逼迫李渊起兵。

李氏大军一路攻进长安,占领C位;然后又和李绩一起,平东都,剿灭王世充和众多河南匪患。

可以说,大唐的建立,李二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李渊却给李二仕途设下一个无可攻破的笼子。

把李二关在笼子里,好让二号人物李建成顺利成长为帝国之君。

李二试图冲破这个藩篱,可是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功而返。

恰恰如此,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这才惴惴不安。

在帝国掌门人的争夺中,鹿死谁手,谁笑到最后,那不仅仅是看命运。

还看谁是否果断,大胆和无畏。

李二和他的哥哥李建成一样,都心知肚明,无论是谁,要想登上权力的巅峰,常规的更迭秩序已经无法实现。

那只有唯一的办法,也是最惊悚的路径——杀出一条血路。

李绩在前世也曾无数次研读和揣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哲理。

穿越后,也把这一招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兄李二。但是,他的授意是步步为营,而不是茫然屠杀。

无奈,李建成先出第一招——对李二下毒,摆鸿门宴,设法毒死这位竞争对手。

李建成邀请李二到东宫饮酒,回到秦王府后,李二吐血数升,虽然是夸张之说,也让李二差一点丢了性命。

李二在僚属的催促下,放出大招,苦心经营东都洛阳,让李绩牢牢困住洛阳。作为自己的退路。

万一在长安的争斗中失利,李二就退守洛阳,与长安形成东西对峙局面。

如果无法调和,李二就与李建成分庭抗礼,以太行山为界,裂土而治。

李渊也是这样和稀泥的,说什么立嫡长子为太子的祖制不可变,鉴于李二的功劳,你去洛阳好了,安心在那里当一位藩王。

三弟李元吉洞察秋毫。

当李二将得力干将从山东悄悄向长安调动的时候,马上引起李元吉的警觉。

他立刻入宫,指控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阴谋反叛。

所幸李二没有用错人,张亮面对严刑拷打,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

李二化险为夷,因为用对了人。

李建成和李元吉听说李二被派往洛阳,都感到事情不妙。李二一旦到了洛阳就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再想控制住他,那就很难了。

于是,兄弟二人定下计策,务必将秦王死死按住在长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也不难以逃脱他的监控范围。

于是,兄弟二人又生一计,说服李渊收回成命。

计谋大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