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济民,对于并州府衙来说,隋唐以来,已是经常性事务性职能。
雪灾、旱灾、蝗灾、水灾,加上东突厥军的南下侵扰,赈灾就会时常发生。
赈灾济民的成效,也就成为唐政府每年春季考察州县官吏政绩的参考依据。
然而,这对于李绩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在荥阳郡执政多年,也没有一次大规模的赈灾活动。
因为系统奖励的麦种、玉米种均是高产良种,不到一年老百姓都丰衣足食了。
加上推行均田制赋税制度,改革兵制,令士兵参与农耕,一年比一年收成好。
李绩治下荥阳,与今日的并州之局,完全是两回事。当他进入晋阳城外,看见饥民如潮之时,以为是后世的电视剧组在拍摄唐剧。
亲眼看到兵士斩杀越界的饥民,他才猛然醒悟,这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
只所以心中无底,因为自己还是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行动。
一无经验,二无米粮,还得来个瞒天过海计,按照公主的说法,弄不巧丢官罢职、进局子。
李绩想到这,心里暗暗琢磨着,城外的饥民那么多,一下子需要设置多少粥棚,如何分发,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他顺手拿起王裕誊抄的晋阳望族名册,开始仔细的查看。
列入名册的一等大族108家,王裕后缀说明,中等大户还有198家,其余的小户,没有列入名册。
“向大户要收益”,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哪一个王朝,这些门阀世族、名门望户,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一枝动百枝摇,李绩的心里还是有数的。
“不急,刚刚上任,就去挖自己的墙角,这怎么说,都不是明智之举。”
他看了一等大户,二等大户的名册没有看完,就急忙起身:“驸马爷,你手上事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通勤的通勤,分发粮食的开仓分粮,整个流程都纷纷启动了。”
“哦,驸马辛苦。动作蛮快的啊。只要动起来,咱就心中有底了。”他将名册放入抽屉里,低声道:“驸马,你陪我去见一个人。”
王裕纳闷,王爷才到并州第一天,就要去拜门子,我已经查过王爷的履历,没在晋阳履职过,并州这地方无论是府衙还是望族大户,他没有认识的啊。
“这要去哪?”王裕摇摇头,腹语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将一本晋阳户籍放下,急忙跟着李绩走出府衙。
上了马车,李绩吩咐车夫道:“去晋阳宫。”
王裕一惊:“去那干啥?那里的宫女都放出去了,如今也没人照管,除了安排部分府兵值守外,已是荒草萋萋,一派萧条之象。”
“驸马爷,咱到了,就会揭晓答案。我要见一个人。”
“见鬼吧。你一个新来的,还能比我这个老油子熟悉。吹牛,好,我等着。”
马车飞快地在晋阳城西侧的市井大道飞驰,半个时辰,就看见一处红墙院落。
“靖王爷,这里就是晋阳宫。”车夫的话音一落,李绩就打开布幔,放眼望去。
晋阳宫,坐落在晋阳城的西北部晋源营村。
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545年),权臣高欢开始在晋阳县修筑晋阳宫,并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建避暑宫。
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晋王杨广扩建晋阳宫,并在晋阳宫外筑周七里、高四丈的宫墙,初名“宫城”。
隋文帝更名为“新城”,以区别于原有的大明城。
开皇十六年(596年),杨广又下令建筑仓城,城周八里、高四丈,东城墙与新城西城墙相连。
杨广继位后,大业三年(607年)北巡路经晋阳,下诏重建东魏晋阳宫,并设晋阳宫监管理,有正监、副监各1名。
不一时,马车来到晋阳宫正阳门前广场,十几个垂髫小童,在广场上奔跑玩耍。见李绩他们下车,呼啦一声围上来。
“晋阳宫里,你们去过吗?”李绩问一个高个子男童。
“没敢去,听老人说,里面经常闹鬼。我大伯的爷爷,曾经看到好几个长发鬼怪,吊在西侧的厢房房梁上,伸长着舌头,有时伴有鬼嚎声,快吓人的。”男童说着,做出害怕的动作。
李绩从身上掏出一把铜板,笑着道:“小朋友,拿去买烧饼吃吧,我就是来捉鬼的。有事就到晋阳府衙找我。”
“好啊,再看见鬼怪,我们第一时间报告。”高个子男童说完,就带着一帮小童跑开了。
“驸马,进去看看。”李绩说着,念动咒语,激活系统奖励的物品,吞下一颗聚元丹,从晋阳宫的侧门进入。
几个值守的晋阳府兵,纷纷给靖王爷和驸马敬礼。
从大门进入,走了200米的迎客大道,前面就是建有五层阙沿的山门。
山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字迹有些残缺。李绩抬头一看,这对联还真的很有意思。
上联是:滚滚红尘难掩那时晋阳月;下联是: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