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箴言,说是二百年后,东都学府将有一位宰相出现。
且,居住地就是午桥亭榭这一带。
“二弟,名李绩,字清扬。会看相。就是会算命。”
李慕白忽然一拍桌子:“是旧朝靖王府的王爷?”
“那他人现在在哪里?”王鸿基问道。
“不瞒两位老师,二弟现在深陷刑部大牢。”
李玉石就将李绩为救幼妹而得罪宋公子一事,仔细的说了一遍。
王鸿基马上起身,“这么好的人才,要是被废了,大唐可就失之交背了。”他看了一眼李慕白:“慕白兄,咱们得为国家救人。”
“小弟也是为求两位老师出手相救而来。”
“那就赶紧走吧。时间一久,恐生有变。”王鸿基说完,收起诗稿,往路边的舆车走去。
李慕白起身,身形一晃,人已经走出午桥亭。
他刚刚坐上马车,只见前面的车舆腾地一声,飞出二百米。
“鸿基老弟,你慌地啥。等等我——”李慕白一挥马鞭,车舆嗖的一声向前飞奔。
李玉石急忙上了自己的舆车,飞快地跟了上去。
山神庙,后山。
赵捕头沿着山路慢行,绕过后山,看见山下一排排猪舍,顿生好奇之心。
这个管家如今办起了养殖场,还真是有眼光。
养殖场猪声鼎沸。
他在一处青砖红顶的库房里找到李艾。
李艾穿着一身蓝色大褂,戴着护袖、系着围裙。完全就是一个饲养员的装扮。
第一批猪仔已经出栏。分散在十几个猪圈里喂养。
他的面前堆满一摞摞详细的记录簿,他不时在记录簿上写写画画。
记录着每一头种猪的衣食起居、以及交配的时间和周期。
“我找魏公?”赵捕头大声喊着,低头就往里走。
“你找我?”李艾一惊,县衙的衙役为何能找到这?是不是另有要事。
“魏公,你家主公有难,请您速想办法施救。”
赵捕头将事件经过说了一遍,李艾顿时火冒三丈:“大不了,反了。”
他转念一想,不对啊。要是仅仅靠武力就能解决的话,主公一人就可以掀翻刑部。
何必让衙役跑来告诉我?
主公无法脱身。他也不想落个忤逆之名。
李艾似乎明白了主公的意图,僭越律法之事,让他人代劳,而保自身自律之色。
“以官治官,方为驭人之道啊。”李艾醍醐灌顶:“主公真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