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难民与难民也是不一样的(1 / 2)

祁念让赵里正他们在县城外等等,然后再一起回村。

她还是执着地要去买些肉,钱暂时不缺的,但吃的总不能让百多人天天干饭稀粥加咸菜吧,肉得适当安排。

真是,操不起这个心,当初为什么要想着当卧龙山的家?

结果现在祁念提出不干了,干爹二叔都不愿意。

--

“难民怎么还这样多?”

“可不是?早上咋没发现?”

“你猪脑子啊,大早上的难民起来赶集啊?”

不管是祁念几个,或是赵里正那群人,都是天没亮就出发来县城,进城很早,城外或路上的人都不多。

下午回程就不一样了,城外路上,到处都是难民。

赵家父子带着十来个村里汉子在城外等祁念他们三个,闲着也是闲着,见这么多逃难的,就打起了寻一寻亲人的想法。

好些汉子拿着自个的干粮,在一堆衣不蔽体,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只剩下一口气的难民堆里,找那些看着面善的逃难者打听。

这一问一答一来一回的,倒是听了不少信息。

“啥?你们没去官府给安排的地方?官府安排的能不好?”

“兄弟你错了,官府把我们扔到村边的破茅草屋,救济粮?想屁吃!田地也没有,给的荒地哪是荒地,是荒山,离村几十里的荒山,谁敢进?全是野兽。”

“起码有草屋住着,也比这样飘着强啊。”

“唉,甭说了,村里人防我们像防贼,不论大人孩子见了我们逃难来的人,轻则驱赶重则打杀,而且,没吃没喝的有茅草屋有什么用?”

“就是,村里没法待,还不如出来讨饭。”

“听说从绥城那面来的难民,只有一个村过得很好,带队的出了几个能人,好多人想去找那个村,都找不着。”

“谁说?”

“无意间听到有衙役说起。”

……

赵里正这边,十几个汉子听得心里沉甸甸的。

都知道三爷、祁娘子还有卧龙山的人帮了他们许多,可那没对比,眼前这么直观的对比,才发现,他们得到的庇护比他们认为的要多得多。

官府虽然有接到朝廷指示,各城要配合安置难民,其实,真正能得到安置的,少之又少。

毕竟眼下朝廷四处漏风,正经的居民都保障不了,安置难民全看下边官员的态度。

祁念能把上千人安排得那么明白,除了抢占时间先机,再就是宋百遇的面子和卧龙山的地盘优势,再一个就是她的礼送得知县不得不办实事。

祁念几个出城门口见到村里的那群汉子,她发现他们不对劲。

看着她的眼神咋那么灼热?

不过只一下就正常了,因为田玉春挨个瞪过去,那真是社会我玉哥,人狠话不多!吓得那群人想上前再次向祁念表一表感激之情都不敢。

“走吧,趁现在没飘雪了。”

祁念和田玉春缩在棉花堆里,而买的一头猪开成两扇分别挂在车厢两边,实在是没地方堆放了。

明晃晃的一头猪,路边的难民馋哭又不敢抢。

不但赶马车的小六腰间挂着刀,坐在掀开半边帘子的车厢的田玉春,手里也抱着大长刀,一看就不好惹的女人。

平安回到村里。

还没到家门口,小六说,“姑娘,春姐,门口好热闹啊。”

祁念和田玉春从车厢小窗口看过去,还真是,有两驾马车,好几匹马,门口还有侍卫站岗。

马车一停下,徐汉就迎了出来,小声跟干闺女说,“姓宋,找你的。”

“我知道了,干爹,三小只呢?”

“你二叔带他们在隔壁玩熊。”

这是有客人,把孩子和熊带到隔壁屋去玩。

“宋公子,让你久等了。”

“祁姑娘,你没在家,我连口茶都没得喝。”

你可真不见外。

桌上不是茶碗吗?祁念轻笑了一下,看着眼宋琛,这是个识货的,只是,她那点茶叶都是秘境出品,她没在家谁也无福消受。

祁念让曾婆子把茶碗撤走,去烧壶开水出来。

“你这是把铁笼子运来了?”

“嗯,这刀,先还给你。”

宋琛向院子外停着的两辆马车点了下手指,然后从腰间把匕首拿出来,很不舍的递到祁念面前。利器啊,虽然锯不开铁笼,但小小的一把刀,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祁念接过刀,交给徐汉。

“干爹,让人把肉给大家分些,然后煮饭吧,宋公子要不要吃了晚饭再走?”

“好啊,那就吃了再走。”

祁念只是客气一下,没想人家顺杆子真就要吃了晚饭再走。

“行啊,那你们聊。”徐汉拿着小刀出去。

和祁念一起回来的田玉春冲客人点头招呼之后,见要做那么多人的饭,就去了厨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