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茹一看就回忆起来了,这是自己第一次去镇上的时候救的那个小男孩,没想到还是官家少爷。
苏茹赶紧说道:“夫人莅临寒舍,有失远迎,请勿见怪,里面请。”
刚刚下马车的妇人没想到一个农家妇人,规矩还懂得挺多。
苏茹要知道她内心的想法,就会吐槽一句,清宫戏咱不是白看的。
妇人微笑着说道:“我姓李,夫君是石县县令张奉,你可以称呼我为李夫人。”
李夫人刚刚介绍完自己,苏茹就听到,咚的一声。。。
好家伙,柳河摔倒了。。。
苏茹赶紧让过来的柳文图把柳河扶起来。
柳河尴尬的说道:“李夫人,实在不好意思,庄稼人,没见过世面。”
李夫人很有礼貌的说道:“不碍的,我还要感谢大哥给我指路呢。”
“好了,好了,我们进屋说吧。”对于这种客套,苏茹知道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那必须要适应的,但还是有点厌烦。
说完之后,苏茹就带着往堂屋去了。
到了堂屋之后,苏茹让老大媳妇弄了一杯热水过来,笑着说:“李夫人,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家也没什么茶叶,一杯热水,去去寒。”
李夫人客气的说道:“苏夫人客气了,你是我家孩子救命恩人,我们是来道谢的。”
李夫人说完,对着两个丫鬟摆了摆手手,其中一个丫鬟就出去和赶车的小厮从上面搬下来了不少布匹,而李夫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苏茹瞄了一眼,五百两。
苏茹一边心里吐槽,真有钱,当官的真有钱,另一边苏茹赶紧说道:“李夫人,救人之事只是顺手而为,实在不敢收此大礼。”
李夫人笑着说道:“苏夫人不用如此客气,这五百两一方面是感谢苏夫人救了小儿,还有一个事情想要请教苏夫人。”
“李夫人请说。”
“我想问一下,豆腐可是苏家出的?”
问了之后李夫人看苏茹点了点头,接着道:“不瞒苏夫人,李记酒楼是我娘家的产业,当时我兄长去镇上李记酒楼查账,带上我小儿去玩,才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幸好有苏夫人。
这几天我也让李掌柜查了查,原来才知道,卖给我们李记卤肉和狮子头的也是苏夫人。”
苏茹不得不感叹:“这真不是一般的缘分啊。那这银两我更不能收了,毕竟我和李掌柜的也是熟人。”
“苏夫人,我想问一下豆腐方子是否可以卖给我们李记呢?价钱好商量。”
苏茹听到这里,只能无奈的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当时也是家里太穷了,生活不起才被逼无奈卖了两道做菜方子,这我要是再敢卖祖传的方子,父母在天之灵都绕不过我啊。”
李夫人听到这里也只能说道:“那可否也给我们李记供应豆腐呢?”
李夫人都说到这里了,人家还是县令夫人,苏茹想着只能再买头驴了,所以也是爽快的答应道:“这个可以,以后我们每天给镇上的李记送50斤豆腐,给县城的李记送100斤豆腐,您看可以吗?”
李夫人听到这里也是开心的说道:“那可太感谢苏夫人了。”
说了又把银两递了过来,说道:“救了我儿子,还给我们李记了两道菜谱,让我们李记生意已经快赶上百味佳了,现在还同意给我们送豆腐,这钱苏夫人还不接吗?”
苏茹只能再次推辞道“救人,是应该的,菜谱李掌柜的已经给钱了,之后送豆腐也是正常付银两的,一码事归一码。”
“这银两你必须接下苏夫人,算是之后如果你们家再有什么吃食先想到和我们李记合作,你看可以吗?”
苏茹看李夫人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也只能接下银两,然后说道:“如果之后我们家的吃食有打算和别人合作,我一定会先考虑李记的。”
苏茹说完之后就盯着李夫人,李夫人也算是听明白苏茹的话了,有打算合作的才会考虑李记,并且只是考虑,李夫人笑着点了点头。
苏茹也笑着把银两揣了起来。
又聊了会天,李夫人让自己的儿子张鸿飞也给苏茹道了个谢,就准备启程回县城了,毕竟距离还是有点远的,也不能太晚。
走的时候苏茹给李夫人准备了一些家里留的豆腐,还给李夫人身边的丫鬟详细的说了做法,又送了一些山货。
送走李夫人,柳河也赶紧告辞了,说是去收黄豆,还没有收。
苏茹这边把人都打发了之后回到厨房,看其他人都已经把明天要做豆腐的黄豆泡上了,也把家里仅有的几个筛子都发上了豆芽。
自己看也没啥事干,乐呵呵的回到房间,把银两收进空间,自己去空间看医书去了。
苏茹心里美滋滋的想到,不得不说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正操心盖房子的钱咋弄呢,这不就来了。
一直到晚饭点,私塾里的四小只也回来了。
吃饭的时候苏茹对着四小只说道:“从明天开始,你们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