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他叫王平安(2 / 3)

以鼻,“这帮人还真是矫情,哪个人的祖宗不是地里刨食的泥腿子?刚吃几天细粮啊?忘了本了真是。”王后被他的俏皮逗得忍俊不禁,可还是面露不悦。王平安佯装疑惑问道:“怎么,我说错了?始皇帝匡扶乾坤之时,祖宗们都是百姓,不过仗着一身血勇搏了个出身。不过一朝得势就看不起周围的平凡人,实属是……”

话音未落,王后佯做生气状,“我还不是为了你这什么事都不上心得傻子!你这般混不吝的模样,纵然你有千般道理,可天下间的事,哪能让你一个人说的算呢?”王后说得气哼哼的,可王平安还是老神在在的给她捏着肩膀,王后拿这滚刀肉一般的傻子也是没什么办法,把头偏向一侧也不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捏完收工”的王平安才说道:“都说女大三抱金砖,没想到姐姐没大我几岁就连相好的都一起带来了。真好!”他见她快要生气了,赶紧从身后抱住她说道:“我哪能不知你心意,你放宽心就好了。今日之后袁媛与我等自然是没什么机会再接触了,我今日告诉她的事情,够她消化好一阵儿了,她对袁家的家业自然有些想法,不然这些年早就找个好人家嫁了与家里脱离关系了。如此看来在袁家也不一定能称心如意,如此一来,我的事也不会从她口中传出去了。”

王后被他的说辞打动了,又问道:“您今日说的,有几分可能?”

王平安自然知道像王后“这样的人”肯定的会在意这些“大事”,可现在委实口渴,他又开始烧水准备泡茶。就一边做着准备一边对王后说道:“还记得之前我对你提起林伯、二哥他们抢在封路之前加急往春城那边送了几趟货的事吗?”听见站在他身后的王后“嗯”了一声之后,缓缓说道:“咱们与那些蛮人是货易货贸易,因为每年的收成也差不多,大体上今年咱们送到那的货物也应该与去年相仿。今年为什么在年底之前又加派了两趟呢?那么多东珠和人参,一次发现那么多莫不是发现了宝库?肯定是前几年留存的物资啊。可为什么呢?我们无从得知蛮人那边的准确情况,可从他们后面的不再那般急切的表现看来,手中的粮食应该够了。没有好的取暖措施,我猜他们一部分人还是抗不过寒冬的。那些蛮人刚开始还害怕暴露,要了些绫罗绸缎,后面就直接只要粮食和盐了。”

说到这儿,有可能是不想反过来给自己按摩肩膀的王后太过劳累,王平安一把把她放在腿上抱着说,:“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他们买了多少粮食和盐呢?我大概算了算了,那几次运送的粮食和盐够四万人两个月不饿死。”他把头钻进王后怀中使劲儿摩擦,好像这样就能帮理清思绪。“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买粮食呢?蛮人不可能不知道囤积粮食的重要性,怎么可能在年关的时候才动用之前的大量存货去买粮食?买涨卖跌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这个时候可以说卖多少赔多少,蛮人也无异于把自己的弱点直接暴露在你们面前。那么为什么突然加急买呢?我猜是他们那儿善于观察气候变化的人发现,今年的冬天会很冷,他们的牲口可能活不到开春了,又没有有效的保存手段,可若是来北地抢吧,一来可能打不过,二来严寒之下不一定有多少人死在路上,再说就是打过了就不一定有够他们吃的粮食,所以只能顶着王家坐地起价的巨大风险来收购粮食,再说竭泽而渔的后果是以后想做买卖都没有人敢来了,万一王家神通广大能买到需要的粮食呢?万幸王家真的买来了粮食,也没有坐地起价,怎么说呢?蛮人收获了粮食、你们得到了应有的利润,双方增进了友谊,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我知道你们都觉得草原每年都会受灾死人,为什么今年就会出大事?”王平安深吸了一口怀中的“香气”接着说:“往年北地蛮人就不死人了么?可为何今年,哪怕最后一趟商队运送的也是满满当当的粮食呢?说明今年的灾要大得多,而粮食有可能只是将将够吃。同样的问题就放在草原人面前了。草原有多少人?十几万人是有的,他们需要多少粮食呢?二房那些人愿意开拓草原商路,说明那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单靠贸易救不了草原人了。”

王后摸着他的脸,轻声说:“到时候就会像你说的,人口数量会主动回归到粮食能承受的范围吗?”王平安也“嗯”了一声,王后接着说道:“现在的周朝皇帝,虽然算不上明君可也不糊涂,现在的赋税已经在百姓能承受的边缘了。真要是那个弦绷断了,就是泼天的祸事。那么就得跟“同台”的贵人们伸手了,反正既然是大家共天下,总不能只有李周一家辛苦。可夏朝前车之鉴在前,而且天下已经没有一块“空地”拿出来作为封赏了。就算是那些贵人们唇亡齿寒的组织一支联军,想必也会相互掣肘反倒误事。对于李周来说万一输了,千年以来第一次败给草原人就是一顶压死人的帽子。最理想的情况是那些人愿意出钱,李周又从哪组织出一支大军呢?稍加训练的“下里巴人”可挡不住骑兵冲锋,只能是从厢军抽调。李周手里的厢军不过七万,最少要五万人马前往草原才行。这就陷入一个死局……”

王平安与王后对视一眼后替她说道:“李周信不信得过周围的邻居就是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