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少爷(1 / 1)

青城一座宅院中,一名校尉对着正在品尝的年轻人禀报:“将军,前面的兄弟说无畏营三人已经全没了。”

年轻人吹了吹茶沫,慢悠悠的说:“你说,那位王家大小姐能明白我的意思吗?那三个罪卒放到边关也是精锐斥候了。”他知道旁边的校尉不会答话,抱怨道:“这些武夫真是麻烦,要是城里的那两家,二、三百铁骑几个冲锋就完事了。”

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不请自来,进屋便道:“二少爷,二百铁骑就可以说是浩浩荡荡了,就是瞎子也能听见声音了,这次带队的林老成可是北地有数的高手,真把王家惹急了眼,军中的什长、小校可不够王家那个妙嫣杀的。尊师一念道长愿意卖王家个人情,咱们不锦上添花岂不可惜?”

二少爷自然知道其中关节,只是对现状感到颇为无趣罢了,他给那书生倒了杯茶后又问道:“卢先生,您说今年标会上会不会有什么乐子?”

书生以指节轻敲桌面,端起茶杯问了问后说道:“咱们来之前怕是赵家要割些肉,咱们来之后,孙家只能占点口头便宜了,我们总要有几分薄面的。”

二少爷好似发现了什么,“郑重”道:“定是知道卢先生的来了,让他们如临大敌了。不过本来咱们也无意改变青城的局势,让他们冷静冷静也好。”

卢先生摇了摇头笑道:“二少爷的名头哪里小了,不过二十就是六品的高手,在草原上你也没少干斩将夺旗的事。咱们持令而来,就是告诉他们一切按规矩来,不然哪里只会来这几十人。”

三品之下不评,七品就是寻常“千人敌”了。八品的高手让这些达官贵族所厌烦的,是神出鬼没任你天牢还是中军帐都能闯一闯的身手。就算是豪门贵胄、将种子弟有门客高手护持,可是外出办事的得力心腹、探路报信的小校总不能也找高手护持。不过,天下之大也没有多少七品之上的高手,这北地虽然这几年五、六品高手层出不穷,不弱江南,七品高手王家的林老成、孙家的孙伯符、赵家的赵括,八品高手只有王家受了重伤的“妙嫣”。青城东五十里有座龙门观,观主一念道长不仅医术见长的玄门大佬本身也好像是不下七品的高手,这次王家大小姐去青城就是为了“妙嫣”求一味调理内息的灵药,否则从不插手关内买卖的王家是不会在这当口来这是非之地的。

这位二少爷是关西李家的二公子李天策,李家乃是近百年以军功立足的世家。先祖也是“老三镇”出身,可是立功开府却是到达陇州之后的事了。因地处边疆特许在此执掌一军(即五营,两千五百左右)兵马,设立屯田卫所自给自足。借着自主屯田募兵的便利,百年间李家已经成为仅次于老“三镇”的将门。随着关内兵事渐少,新一辈的将种子弟有一部分都来李家卫所历练,导致近几年军中不少“新鲜血液”或多或少的都与李家有所关联。李家自然也就有了“出将入相”的想法,最少也要从屯升镇。李家大公子李天成,好读书、善文治,便被家族主力培养送往关内担任一地县令了。战功不少治军经验不多的李天策,就家里派了北地这边拱边收税增长经验,又怕他性子急躁就派卢建斗来帮他查漏补缺,毕竟每年青城就能分润给李家大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