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陈年旧案(1 / 2)

绝魇 紫衣微蓝 2562 字 2022-12-18

在京陵饭店的总台,乔美琳犹豫着向柜台里面的服务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请问有没有一个名叫张晨宇的客人,在总台留了一封给乔美琳的信?”

“乔小姐么? 有的有的。”

总台的一个漂亮迎宾听说后,急忙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封鼓鼓囊囊的信笺。

“有一位住店客人今早退房了,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诉我们您会来取。 ”

在校验了她的身份证后,乔美琳如愿地拿到了那份镶着饭店金色LOGO的信封。

打开信封,里面有一摞已经冲洗好的她的照片。 还有一支崭新的最新版DIOR口红。

在一张雪白的信笺纸上,用漂亮的字迹写着张晨宇的名字还有他的电话号码。

并没有一句留言。

翻看着那些照片,有她问路的,穿着草鞋的,在灵谷寺那条小道上生闷气的,抱着导游旗在发呆的。

那一幕幕就好像重温在眼前。

可这支口红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送给自己的礼物?

粗心的美琳根本都没在意过那支丢失的口红哪里去了。只知道找不到了。

她甜美的笑着,享受着那份别样的幸福。她从照片里感受到他对自己无时不在的关注。

她将那张写着张晨宇电话的信纸,仔仔细细折叠好藏进了自己的票夹里。

张晨宇返程了。

临走前,他曾去酒店对面的那个豪华商场的化妆品柜台去买口红。

想找一支和那枚被他踩断的口红一样的品牌和款号,赔偿给乔美琳。

可他不怎么买过女人用的东西。更别提彩妆了。

他在商场里的化妆品柜台看的眼花缭乱,可是并没有找到他踩断的那个牌子的色号。

所以他只好在柜台小姐的引领下,买了一支颜色相近的别的品牌算是临时补偿。

他忽然想起乔美琳是空姐,经常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飞,她用的的东西自然是国内不一定赶上的潮流。

估计想找那一模一样的口红,也只能在国外的机场才能买到吧。

他把那支口红,还有临时冲洗出来的乔美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离店时交给了总台。

他没有要她的电话,因为他早就记下了。

他甚至知道那天晚上,那个没有人回应的电话,就是美琳给他打的。一种奇怪的默契。

其实电话号码此时对他来说已经根本不重要了,

有了那支被他踩断的,带着乔美琳DNA密码的口红,

他居然可以任意地行走在她的梦境,这是他自己也没有意料到的。

如果不是行程的匆忙,也许他会在这里多逗留几天,也许找个机会再和她聊聊天。

可是眼下他被同学姚俊峰力邀着赶去了贵阳。

在贵阳高院姚俊峰的办公室里,

老同学给他简单介绍了他手中的一宗古老的,正在翻案的案件。

那是一宗发生在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苗族村寨里发生的故意杀人案。

据说案件的两名被告中,其中一个已经在那个年代被枪毙了。

还有一个,从十六七岁就进了监狱,已经服刑了二十多年。

但是他一直没有认罪过。他的申述一次次被驳回,但他依然坚持着。

而更为蹊跷的是,死者的母亲,不仅没有记恨他,

反而几十年来一直奔波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不离不弃地为他伸着冤。

只是她一点都不懂汉语,还是个文盲。

在姚俊峰接手这个案子前,曾经也有工作人员接待过她,可没人听懂她说的话。只能意会她的意思。

甚至也有人为她请过苗语的翻译,可她说的苗语,当地人都听不太懂。

而且每次走访都被她的另外一个女儿阻挡了。

理由是她母亲因为她妹妹的案件,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她有精神疾病。

那个案件发生在一九七五年的初秋,一个雨后的傍晚。

被害人是一个名叫杨梅的女孩,是当时贵阳花溪区高坡乡苗寨村村民杨启明,外号叫做杨瞎子的一个退伍军人的女儿。

据说那天傍晚的时候,杨瞎子发现自己的女儿从中午出门去山下挑菜,一直到晚饭的时候都没有回来,就赶紧召集了乡亲们四处帮忙寻找。

正好有村民偶尔路过坡顶梯田,发现了一串杂乱的脚印和破坏了的田埂,就下田去查看,发现了她的尸首被人用稻草遮盖着藏匿在稻田内。

她的衣衫被扯烂了,在泥里躺着。

由于发现尸体旁边有她生前穿过的裙子,当时公安的军事管制小组便直接认定了死者即为杨梅。

军管小组在稻田附近那串杂乱的脚印中,发现了当时的村委书记杨思明父子的胶鞋印迹。

然后又有人举报说曾看见二人与杨梅在山寨路口一起随行,因此判断有重大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