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军给了我这个壶,我的注意力就全被壶里的东西吸引了。
也就是因为这,白天除锈时,我把大部分的药水,都倒在了壶嘴那里。
但是药水是流动的,有些药水顺着壶嘴流了下来,最后淌在了壶身上。
而现在,壶身上竟然淡淡的出现了一道“龙纹”!
这个龙纹,我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绿松石。
那个时候,地底下出个小青铜壶,不算什么稀奇事,但能镶嵌绿松石的,可真不多见。
因为少,那就很珍贵,按照当时的价格,卖个八九万没问题!
我在那里愣了得有半晌,随后就是巨大的庆幸感、幸福感、劫后余生感,百感交集。
这个时候,我也完全想明白了。
一开始,周大军不知道在哪里,搞到的这个小壶。
因为锈多,不好出手。
所以他想了个法子,往壶里放点东西,坑傻子。
我就是那个负责接盘的傻子!
而老头白天只看了一眼,就不仅能看出这是真壶,还能断定壶身上有东西。
这水平,当真就是深藏不露,世外高人了!
想到这里,我二话不说,噗通一声跪在了他身前:“师父!”
现在看的话,当年我这个行为,挺幼稚的。
用现在的话说,好像应该叫“中二”。
但我也是没有办法。
试想一下,一个贫穷的小镇青年,幼年受尽欺负,长大跑路,突然遇见一个高人,第一反应,就是抱紧大腿。
老头当时也是吓了一跳,想伸手拉我,但不知怎么的,他伸出的手,犹豫了下,又放下了。
理了理鬓角的白发,他笑呵呵的问我:“叫志文吧,你先别忙喊我师父,我问你。”
“我听你口音,像安徽那边的,今年估计不到二十吧,十七八的年龄,背井离乡,干这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是因为啥?”
我没有隐瞒,把自己从小贫穷,家里没人,受尽欺负,背井离乡来到河南,随后又被周大军忽悠的事,一股脑讲了出来。
老头听完,很久没说话,最后把我拉了起来:“嗯,有点血性,敢拼敢闯,年轻人就得这样,被干死也不能窝囊死,这一点,你像我!”
......
“但你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寻死觅活,太让人小瞧了,今天我先撞了你,又救了你,也是缘分。”
“你能喊我一声师父,我心里也得劲,我无儿无女,你要愿意跟我,今天晚上就可以跟我走!”
看到这里,大家伙儿也就懂了。
这个终日烟袋不离身,气质还挺猥琐的周朝先老头,就是我后来的师父。
而他的职业,或者说发财的野路子,就是盗墓,俗称“倒斗”。
一说盗墓,估计也有朋友感兴趣。
这些年被各种盗墓题材的电影影响,很多人听到盗墓,觉得就是走墓道,踩机关,打粽子,发现隐藏副本,死了复活,然后拿到通关奖励。
实际上,这些东西,大多都是纯粹扯淡。
记得我们第一次下墓时,我后来的师兄就曾问:“师父,这下面不会有粽子吧,到时候我需不需要屏住呼吸?”
师父对此的回应,是上去对着他屁股邦邦两脚:“你特么电影看多了吧?”
当然,干这一行,要说没遇到什么邪门事,那也是不可能的。
我挑一件说。
有一年,我们下了一个明朝墓。
结果下去后,发现棺材里躺着的人,穿的是清朝的衣服。
而底下躺着的,穿的却是明朝的衣服。
很明显,这逻辑上讲不通的,后朝的人,怎么能在前朝的棺材里?
出了墓后,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当时我们猜测,是我们两个清朝的同行,百年之前,结伴下了这个明墓。
得手后,也许是分账不均,这俩人大打出手。
其中,打输了的这个,侥幸没死,但也出不去了。
绝望之际,他自己靠着残余的体力,爬到了棺材里,又把明朝的尸骨扔了出去!
自己躺在里面等死!
说实话,当时想到这,我身上还出了一身冷汗。
可见,干这行,一个靠谱而专业的团队,是多么重要。
我简单说两句。
一个盗墓的团队,大致分为4种人,分别是“支锅”、“掌眼”、“腿子”、“下苦”。
支锅,一般都是说的倒斗的发起者,要负责前期的资金和设备。
能做支锅的,都是有钱人,胆子大,心细。
开工前,他需要准备好定制的洛阳铲和钢钎,这玩意不能走到哪买到哪,否则用起来不顺手不说,还容易暴露。
到地后,其他的工具,类似老鼠衣,强光头灯,防水火折,对讲机,锅碗瓢盆,甚至换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