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往昔故人(1 / 2)

第二日一早,云翰便随着老太太出了卫国公府的侧门。

除了余氏和韩高战外,老太太没许其他人来相送。

她老人家觉着,自己又不是去什么千山万水的地方,用不着做出一副快死了娘的可怜样。

云翰自然和老太太同坐一辆马车,车上老太太拉着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聊着聊着,自然而然就说起了老太太的母亲澄阳大长公主。

原来澄阳大长公主虽然在长安城也有自己的公主府好几处宅院,但自从驸马去世后。

为免睹物思人,她就一直住在自己的庄子上,时不时也去小汾庄住上些时日。

鲜少踏足长安,先皇在世时,她还会在除夕夜宴或是先皇的生辰宴上露露面,先皇去后,一次也没回过长安了。

当然现今皇上作为作为晚辈,不可能在重大宴会上漏了自己这位嫡亲姑姑的邀请。

但澄阳大长公主,每次只以自己年迈,身体不适为由,推脱了。

皇上和朝中重臣也不会说什么,毕竟澄阳大长公主算算也是六十好几近七十的人了,这个理由还真不好说是假的。

再来她老人家作为皇上的长辈,人不到礼到也不算失礼。

所以老太太说带云翰去澄阳大长公主府,其实指的不是长安城里的大长公主府。

而是澄阳大长公主在长安北边郊外一处叫鹿鸣庄的庄子,近五六年她老人家基本都住在这个庄子上。

......

等老太太云翰一行人到时,在庄子口大道边上已经有二三十来人远远候着了。

马车外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老奴在此恭候郡主和韩二姑娘,给两位主子请安。”

老太太撩开帘子一脸惊喜道:“谢姑姑,怎的还麻烦您老人家候在这儿?这怎么使得?!!”

说罢就要邢嬷嬷扶自己下车,云翰见状也跟着下了马车,眼见着自己祖母,好一番说劝,将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嬷嬷请上了马车。

当见到本人尊容,云翰暗自压下心中的情绪,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声音这么让她熟悉。

当年她和弟弟韩骋闻在逃亡的时候,最惊险的就是被送出长安城的城门的那一次。

那时候城门被封,她俩已经上了海捕通缉令,只得想办法偷偷出城门。

那次她俩是宵禁时刻出门,原本凭借着手上的令牌是可以出行的。

不知是有人刻意叮嘱过,还是她们运气不好,明明已经放行。

就在她俩要出城门的那一刻,来了个守城将领,那将领二话不说要来搜她俩所在的马车。

幸好当时后边来了一辆马车,车上一个老婆婆一直咳嗽的声音。

赶马车的壮年汉子直接对那将领打起招呼,说自己干娘今天去城里看大夫耽搁了,想让他通融一二。

那将领打量了一会,认出来那汉子就是自己同村大小的玩伴,那干娘也是村里的老人,立刻放了行。

那汉子看着前面云翰姐弟的马车挡在前面就骂,自己有路不走挡着别人过道。

几句不耐烦地话,让云翰姐弟俩自然而然地立刻出了城门。

出城没走二里地,那汉子架着的马车就赶了上来,当时姐弟俩还是有三五个家中老兵护送的。

众人都是一惊,以为那人来者不善,老兵们已经拔刀,准备拼死一战。

接过马车快到跟前时,那马车里扔出一包东西从帘子处抛了进来。

那马车丝毫没停。

只听飘过一句话:“一路珍重,莫回长安。”

那句话云翰永远记得,就冲这句话,云翰当时就断定。

这马车里的人和外边赶车的汉子,刚刚的所作所为绝不是偶然,而是是有心帮她们姐弟出城门。

事后云翰打开那包袱,里面有足足六千两的小额银票,还有荆楚南部的地图和一些药物。

别小看这里边的东西,里边的银票、地图和药物一次次帮着云翰姐弟俩化险为夷。

若是没有这些东西,云翰自己也不确定她们姐弟俩是不是能逃到荆楚,所以到如今云翰都没有忘记过那短短的八个字。

尽管云翰并不知道那人是谁,为何帮助自己,但那声音却牢牢地刻在了脑海里。

今日再听到眼前这么谢姑姑的声音,只是几息之间,云翰心底的这处记忆立刻被翻了出来。

看着祖母与她亲厚的模样,虽然云翰从未在澄阳大长公主府,见过这位谢姑姑。

此人定与澄阳大长公主和老太太关系匪浅,这也就解释了当日为何要帮助她们姐弟出逃。

云翰收回思绪,坐在一边泡茶,一边默默地听祖母拉着这位谢姑姑同邢嬷嬷说话。

“......哎呀!都多少年没见了,上次见谢姑姑,还是我在府里做姑娘的时候......”老太太忍不住感叹。

那谢姑姑笑道:“可不是嘛!郡主当年的模样,老奴现在还忘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