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诗词歌赋的比试2(1 / 2)

萱五娘才念了两句,云翰就忍不住扯嘴角了,亏得也是中书令兼礼部尚书家的闺女。

听闻这中书令杜大人年少成名才高八斗,这女儿不是被人冒充的吧!

就这样也出来显摆,实在让她大跌眼镜。

云翰还没感叹完,只听屏风后面传来一句硬邦邦的中年男声:“下一个!”

短短的三个字,让萱五娘还想卖弄一番的心思,立刻熄了火。

只得尴尬地看向自己左手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公子求救。

那公子矜持地轻咳两声,缓缓起身念道:“在下这首也是写初夏风光的诗,还请诸位指教一二。”

说罢作揖行礼一番后,念道:“秉时御气暮春初,灵沼灵台艳裔舒。

似毯绿茵承步辇,含胎红杏倚玫除。

下空回雁无忧弋,画水文鳞底用渔。满眼韶光如有待,东风着意为吹嘘。”

那公子还没念完,郑家姑娘轻声说道:“好一个登徒浪荡子。”

郑家姑娘的声音压得低,加上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那公子高声诵诗,自然没有人注意到郑家姑娘的这句话。

云翰离得近,最近她已经开始练习自己以往的功法,自然听得一清二楚。

不禁在心里暗自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果不其然,这公子诵完诗文后,屏风后的只传来那中年男人,依旧只说了句冷冰冰的:“下一个”。

那诵诗的年轻公子只得尴尬地坐下,萱五娘只得扭头看向右手边的年轻公子,尚书令家谢公子。

那谢公子也不推辞,坦坦荡荡地起身,开门见山就诵念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作者文采有限,只得拿古人的来凑数了,各位看官见谅】

“嗯,尚可。下一个是谁?”

云翰以为郑家姑娘要开始诵读时,岂知那郑家姑娘拿起她身前的纸张起身,激动不已地说道:“小女本想将自己的诗文诵读一番。

但眼前有好友芸娘的绝佳好词珠玉在前,小女不敢卖弄,不知可否将此等好词与诸位品评一番?”

还不等云翰说什么,文清伯夫人就笑道:“既然同是一方,且都参与比试,想来谁来诵读,应当无妨,不知韩二姑娘可愿意?”

云翰只得无奈点点头,看向那郑家姑娘。郑家姑娘掷地有声地念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高祖(注1)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齐嘉(注2)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贞观元(注3)年,望中犹记,烽火朔州(注4)路。

可堪回首,渭水之畔(注5),一片神鸦社鼓。今人笑耶(注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请大家谅解,肥鱼在这里将辛弃疾大佬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得已做了修改,因为肥鱼写的这个是架空的朝代。

需要结合当前的情况去写,这样在逻辑上就会更顺畅,所以修改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地方,希望大家莫要介意。】

注1:这里的高祖是指小说中魏朝第一任皇帝,即目前的先皇;

注2:齐嘉是指前朝陈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的年号,代指那位皇帝,这里齐嘉草草是指那位皇帝用兵草率,虚耗国力;

注3:贞观元年是因为作者将这个魏朝与唐初相结合来写的,所以用了贞观元年;

注4:朔州是指雁门关,贞观元年,当今陛下登基,北边突厥大魏朝堂更替,政局不稳。

趁机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雁门关,剑指长安城,当时关中可调动不过几万,情势相当危急;

注5:渭水这里指的是,贞观元年,目前大魏的陛下与突厥于便桥结下的渭水之盟,也是著名的白马之盟的地点,畔是当年结盟的桥边上;

注6:今人笑耶是指现在有人笑话着问的意思。

“哗啦!”一声刺耳的声音,屏风被人强行拉开,一个身穿儒服布袍的中年男子大步奔了出来。

脚上只有袜子,须发皆张,口中大声质问道:“何人所作?!何人所作?!”

说罢一把扯过郑家姑娘手中的纸,口中低声吟哦了一番。

也不管周围人的惊诧,高声叫道:“气势磅礴,千沟万壑,绝妙好词!绝妙好词啊!”

好一会儿,那中年男人才抬头,瞪着一双圆鼓鼓地双眼,凶神恶煞似地对郑家姑娘问道:“你作的?”

郑家姑娘吓得踉跄一下后,才说道:“不是小女,乃好友芸娘所著。”说罢,担忧地看向一旁的云翰。

那中年男子看向云翰,脸上的神色变得更加不可置信。

对着云翰脱口说道:“你一个黄毛丫头,能做出此等好词?!”

云翰本来看对方既是长者,又是当世鸿儒,本想起身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