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咏菊用手点了点张冬晖,“冬晖啊,你们两个村的事都过去10年了,咋还丢不下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呢?没这事,你能叫‘芋头张’吗?你还要感谢北尧寨哩。”
张冬晖脸刷地红了,不再说话,思绪回到了10年。
2003年的正月初七,天气乍暖还寒,他兴冲冲地来到自己的30亩芋头地里。
30亩的芋头没有一个发芽!
这期间他多次跑到北尧寨去请教当时的“种芋大王”马夜草,马夜草说没事,张庄的土质不需要覆盖地膜。
他挖开地,看了几个母芋,母芋已经烂掉了。他又顺着挖开一片,母芋也已烂掉。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口气在30亩地的十几处挖开,发觉母芋都烂掉了!
他发疯地跑到北尧寨,却发觉马夜草种植的50亩芋头地被愤怒的张庄村民捣毁了,地里面到处都是被捣乱的地膜、发了芽的芋头。
后来,农技站的专家鉴定,张庄的土质与北尧寨的土质差不多,一二月份气温较低,种植芋头必须要覆盖地膜来保温保湿。
后来,经法院调解,马夜草和听过他免费技术指导的村民都损失了,免予追究马夜草的民事责任。但张庄的村民从此与北尧寨的村民结下梁子。
这10年来,老-支-书福袋叔多次给他们赔不是,仍然没有化解张冬晖心中的怨气。
张冬晖从此发愤忘食钻研芋头种植,成为了尧治山乡新的“种芋大王”,人称“芋头张”,被村民们选为村主任,而马夜草却一蹶不振,成了贫困户……
一阵冷风吹来,张冬晖打了一个寒颤,把他从痛苦的回忆中拉了回来。
他拨通了“核桃刘”刘善黄的手机,“‘核桃刘’,明天尧峰村的人要到我们村学习,不用我教你吧?”
“核桃刘”说道:“主任还是教一下吧,你知道,我只会卖核桃。”
张冬晖左右看了看,捂着嘴小声说道:“我们两个村有仇,再说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教一半儿,留一半儿,懂了吗?”
“核桃刘”似乎还是不太懂,笑着问道:“那你说是留上一半儿,还是下一半儿呢?”
……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上午8点,张庄的锣鼓队在村门口一字排开,两棵大槐树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条幅“热烈欢迎尧峰村交流指导!”
福袋叔高兴地对雪烛说:“看来,张庄村不记仇了。”
雪烛笑着说:“这是好事啊!”
饶毅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还都是一个乡里的。”
郝咏菊若有所思,“是啊,他们在你们下游,同吃一山水,就是一家人。”
在张庄村委会会议室里,雪烛握住“核桃刘”的手说:“你现在是大名鼎鼎的‘核桃刘’,好好教教尧峰村啊。”
“核桃刘”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师父的指导,哪有我的今天啊,师父请坐。”说完把雪烛领到写有“雪烛”的桌签旁。
张冬晖奇怪地问:“你咋叫雪专家为‘师父’,他指导过你?”
郝咏菊看了一下张冬晖:“张主任官僚了,‘核桃刘’开网店就是小雪指导的。”
“核桃刘”拿起放在桌上的两本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这本翻乱的《大学电子商务教材》就是雪烛哥送的,当时送我一本,送了狗蛋一本。我不会时,都会请教雪烛哥,所以,他就是我师父。”
郝咏菊笑了:“乡里面会把你们这个实战派聘为乡贤,给点儿补贴,你可要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啊。”
“核桃刘”打开投影仪,将PPT投在大屏幕上,“那是必须的,我们张主任专门交代我要毫无保留哩。”
张冬晖听了,脸一红,连声说:“是啊,是啊,我专门交代小张了。”说完,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核桃刘”将自己的淘贝网店后台打开,向大家真实地展示了数据:“我师父雪烛上大学第一年就让我开店,所以我开了3年多。第一年不到20万,利润只有5万元;第二年60几万,利润只有20万元;去年突破150万,利润突破50万,所以开网店要有耐心……”
福袋叔惊讶地站了起来,“这得了啊!一个人比我们全村还多。”
“核桃刘”看着福袋叔说:“福袋叔,你们学会了,一定会超过我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好。”
上午10点,雪烛带着学习队伍回到村委会,祁劲松已经在会议室里等他们。
祁劲松问福袋叔:“老-支-书啊,有啥感受?”
福袋叔一脸褶子都在笑,“激动,心动,就是不知道咋动?”
祁劲松哈哈一笑,“老-支-书一连说了三个动,最后一个我给你改了,叫‘行动’!”
福袋叔收起脸上的褶子,看着祁劲松问道:“咋动?”
郝咏菊看了一下福袋叔,“咋动?师父就在跟前,你们跑起来会比他们快!目前,张庄没有鼓励村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