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儿遵照父亲的命令,吩咐管家把往年施粥的所有用具全部从库房取出,安排人手即刻开始在粮行等几个铺子门前搭棚,
把锅灶蒸笼等准备就绪,管家刘叔把家中所有能支开的丫鬟家丁都安排好对应的事项,家里只留了厨子,奶娘和两个得力丫鬟,其他人等全部外出。
大少爷和表少爷身边各留一个随身丫鬟,奶娘留在夫人身边随时调遣。
长安街上的流民突然间越来越多,一下子涌进来上万人,街道的屋檐下到处是衣不遮体蓬头垢面的难民,
放眼望去,整个长安街立时像是倒退了三十年,等到地方官吏上报朝廷,再由朝廷下达文书,这时间已在南川郡打了两个来回。
而且一下子涌进来上万人,不管是吃住行都对长安街造成偌大的压力,朝廷也不可不顾,也不得赶出城去,又不能及时安抚。
每日里打架斗殴事件频频发生,更有甚者,开始打砸抢,聚集闹事。
一时间这天子脚下,也不安生起来。每日里人心惶惶,整个长安街的盛况一下子没了踪影,这哪里有半点民富国强的态势。
朝廷也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王大善人第一个站了出来,开始搭棚施粥,广施布施,为难民提供一点饭食。
这一切事宜准备就绪,只等第二日清晨开火,全家老少一齐出动。
第二日天才蒙蒙亮,管家已经召集人手套上马车拉上所需物品,浩浩荡荡向街市走去,在三个铺子门前,支了锅灶。
最先出门的马车在离粥棚最近的水井打水,四人两组,两人一组,只管负责运水,必须给三个粥棚供水不能停歇,四个人加上两辆马车像走马灯循环往复。
每个锅灶旁,有专门负责煮粥的,还有一人专门舀粥,发放干粮。还有一队人马,专门运送米粮。
大小姐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到了铺子门前,已见锅灶下的火烧得正旺,所有粥棚都在井然有序进行。
大小姐及时禀告父亲粥棚进展情况,粥还未煮好,只见乌泱乌泱的大队人马已将粥棚外的半边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派去其他粥棚打探消息的家丁回复一样的状况,
这说明涌进来长安街的流民不止一万,或许两万或许三万,还有更多的人不停的像洪水般涌进长安街,
一时间人满为患,整个街道,摩肩接踵,这粥棚人手明显不够,这大小姐心下暗自着急。
此刻就连小桃都跑得没了踪影,这大哥表哥两人病得真不是时候,连个帮手都找不到,如果这流民越来越多,恐怕要出乱子。
这心里着急,额头出了一层细汗。这老爷知道事态严重,急忙派管家去要好的朋友处请求支援。不大会功夫,管家刘叔带着十余人前来支援,才稍微缓解一下这用人慌。
很快第一锅粥已煮好,这流民突然间围了上来,乱乱嚷嚷,没人维持秩序,没法开始,大小姐一看,不知这问题如何处置,自己一介女流,他们肯定不会听从。
正在急得火烧火燎,只见远处来得一青年男子,白色长衫,眉清目秀,气宇不凡,身旁跟着一名小斯。来到众人面前,站在旁边一桌子之上,向所有流民开始训话。
“各位乡亲,我知你们远道而来,今天有幸,王大善人设棚施粥,只需各位乡亲都能遵守规则排好队,所有人都有粥,不会饿着任何一人,队排好了,立即放粥。”
这人都一听呼啦一下子就排出了好几队,这舀粥的加上补充的人员也就两三个人,根本不够用。
大小姐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想方设法要找的柳公子,她的心为之一振,这下好了,她立刻感觉到全身上下凭添了一股力量。
大部分人都排起了队,只有极少数人不听从安排。但影响也不是很大。
大小姐告诉锅边掌勺的家丁,可以开始舀粥,他们把粥碗放在附近的地方,
集中起来,难民手里端着碗,一个人一碗粥一个干粮。一个粥棚几个人轮番发放,很快就第二锅,第三锅,
开始了,只感觉这队伍仿佛没完没了似的,轮番了好几回,这喝粥的人就像斩不断的长蛇,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般。
大小姐还等着那帮忙的人能走过来和自己打个招呼,结果自己这边忙得脱不开身,那边把领粥的队伍刚刚排好,人便不见了踪影,她急忙问身边家丁那年轻人踪迹。
家丁忙得后脑勺都长了眼睛,那顾得上他,只顾自己干好份内的工作便是。大小姐甚是失落,本来想着过来打个招呼,告诉他捡到了他的玉佩,还有再说两句客气话。
尽管有时候这话没有作用,但是有些话说了就真的不一样了。
正在此时,只听排队的人群当中传来小孩子的哭声,大小姐寻着哭声望去,只见一个大婶被排队的人挤倒在地,抱着一个不到一岁的男孩坐在地上,孩子紧紧抱在怀中,那孩子哭的声嘶力竭。
她急忙打发小桃过去带大婶到她身边来,舀了一碗粥,拿来两个干粮正要塞到大婶手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