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这是大家伙的,有钱也要分到大家手上,所多余的钱进入村公帐后,才能使用。”
莫源显听到大动静,从屋里走出来,将拐杖在地上蹬了一下,所有人都分开两边。
“哎呀,莫大爷,小井只是说说,说说而已,不碍事的。”
“就是就是,乐一下的。”
“……”
所有人都帮着求情,这莫大爷是出了名的严格,不仅要孩子们识字,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有教家长每日认三字、背诗这一项,写不出,背不出来,就是自己没教好,然后就是留堂学生和家长,来一场身与心的洗礼。
当然,村里忙,家长们没空。
所以,画面就成了,总有一个老者在面前念念叨叨的,那些人不得不一边干活,还得一边背诗念书的场景。
莫源显经历半年的脱胎换骨,找到自己一生都要奋斗的事,每天都精神抖擞的授业解惑。
只要你愿意,他就会认真教。
学生怕老师,天生的,就是有一种难说的感觉,只要看到莫大爷,大家都不自觉的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免得又要被训一顿。
他这个人,不仅要求认字,还得要会写,大家都没有笔,所以在泥地上练字。
现在,两个月的时间改变,在朝阳村,人人都会写自己的字了。
男娃女娃都要有个能听的名字,小名可以继续,老话说着,贱名好养,但将来出去见外人时,合八字婚娶时,你不能说你家孩子叫狗牙丫妹吧。
莫大丫莫二丫就被莫源显拿来做典范。
改名莫月禾、莫月柔,但大家都习惯叫小名了,如果听到有人喊名,没人搭理,那一定是新名。
“咳咳,泽井,下次别这样了,不能什么事都拿来当乐子,明白了吗?”
老半会都没人反应,莫小井身边的妇人用手肘顶了他一下,“叫你呢,你叫泽井,怎么连自己名都不记。”
“啊?哦,我是泽井,对对对,我是泽井。”
莫小井很不习惯自己的新名字,大爷爷给他取好几个文绉绉的,他坚持只加个这辈名,不改字,没有多大变动,就是听着不亲切。
“哎呀,大爷爷,叫我小井吧,这名字我真不习惯。”
莫源显瞪了他一下,“我就试试你,还真不放心上,你明年可是要考儒生的人,连个名字都不习惯,怎么进得了考场。”
儒生也叫童生,民间百姓多称为童生,你如果说你是儒生,他们会不知道。
大爷爷有认真讲解过,共有两个阶段,分别是县试、府试。
县试由知县主持,试期在二月,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
府试由知府、知州、同知主持,试期在四月,府试合格才能成会一名合格的童生,才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
院试合格后才能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中了秀才的人,能免除徭役和赋税。
这读书人做官的初级阶段才算正式热场子。
莫小井当然只考个童生,有个文凭就行了,要他考秀才,是真的吃不消。
要背要记的东西太多,而且还得练字,最关键的,当然是太烧钱了。
童试要四书五经、试帖诗、经、史、时务策。
简称——背书。
这就够让他一顿大苦头吃的。
莫小井推测,以后的科举制会更加死板,禁固僵化读书人的思想,他可不要当这样的人。
死读书,真的会读傻人的。
这么麻烦,却只是获得考科举的资格而已。
人生还有大把能干的事,他可不能纯浪费在读书上。
本来以为守孝期的他没有资格参加,谁知新王继位的第一年,就免去这项规矩,万一哪个人才因为守孝,却让朝廷少一个能人,觉得欠妥。
他现在不仅白天要听要背,连进入深度睡眠,系统074都不放过他。
说好的会帮他,考试的时候直接念给他听不就好了么,何苦要相互为难。
满脑子都是字,让原本脑子就不灵活的他,反应更慢半拍了。
相对武举就简单多了,文化考试考一些诸如兵法、布局的知识等,武考骑射、步射、武功,马枪、摔跤、举重等等。
武举考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有些天赋异禀的,莫小井有些可惜自己的大姐这一身的好力气。
但一想到还有考文化这一块,就算了,他姐连名字都写不全。
莫大爷简直郁闷极了,三人是姐堂弟,二丫会绣会写会背的,莫小井除了字丑,还是有得救的。
他怎么觉得莫大丫才不是亲生的那个。
小闹一会后,莫小井手里的那几张百两银票,被大爷爷交到里正手上了,说是定金。
顺伯看在眼里,未曾言语什么,里正问是不是定金,他点头老实说,银票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