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去镇上瞧一瞧(1 / 2)

转眼九月,日子还是反反复复的重复着,除了会织布的妇女,其他人,可以轮换工位,以免太枯燥。

麻皮剥下的麻骨,堆放在莫家院里,谁让他们到现在院子都不围起来,成了祠堂的存在。

乡亲们都提议要帮他们修葺茅屋,再多加两间,毕竟两个大女娃,成天打地铺睡也不好,这么好看的姑娘,居然连张床都没有,可把村里的单身狗心疼坏了。

下山四个多月的时间,莫大丫总算人生第一次躺床上睡了。

王开富特意在山上寻来好木,将房子布置上大床和衣柜,还有桌椅。

莫家在大伙的强行帮助下,屋内的摆设规制好,整体看起来,总算像个家了。

朝阳村到处开着白的黄的红的花,有白似雪、也有粉如红的野蔷薇花,粉白色的野韭菜小花、蒲公英,还有开着紫红伞花的刺儿菜,一望无际的向日葵,大家也明白了莫小井为何如此强调要每家种上这种野蔷薇,一到开花的季节,看到这些花,就能舒缓些心身疲累,早上被香醒的,晚上闻着香入睡,睡得极舒服踏实。

相处久,大家都心里门清,莫家,完全就是莫小井在做主,那些主意,肯定是他出的,只不过是经过莫大爷的嘴说而已。

因为很多细节,莫大爷根本搞不懂,全是莫小井教。

刚开始,说是这孩子也知道,让他教大家,但这培肥、制糖、养蜂、种葵、手织衣,还有屋前屋后种什么,院外统一种上野茶绿化带,还有村外的梯形田。

莫大爷就是个读书人,庄稼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

这么久相处下来,莫小井一心只想帮村子帮别人,可自家还像个鸡窝似的,家家户户都大变新鲜样,村里的莫家反倒成了特级贫困户。

村民们对莫家是很难有怨气,比自家还穷,也眼红不起来。

赵良三因为里正一职,可以每月去一趟镇上述职,鼠疫过去了几个月,出入没了先前那么严格。

公务处理好后,他的任务就是走遍镇上的布庄酒馆,找个诚信的掌柜,订个契约,将织好的夏麻布卖出去,村里养殖的家禽卖出。

只有钱到手了,大伙的辛苦才算没白费。

麻布好卖是好卖,只是走了几个布庄,对比价格都在300文左右,可莫小井给大伙算的是400文,这个数不到,赵良三就不敢考虑合作。

掌柜的说法是,他们布庄卖出去是400文左右,收购价肯定不能高于这个数,就是赚个中间价。

赵良三心里啐一声奸商,中间价都要赚百文都不止了。

酒馆里收购家禽,兔子一只80文,鸡40文,鸭30文,鹅50文,这价格压得比想象中还低。

闷闷不乐的回村,把这事跟莫家爷俩说来商量商量。

莫小井吃了一惊,居然不是按市面价格收购,这些商人也够奸的。

“那不是少赚了好多。”

“可不么,损失好多银两,我可不敢应允。”

莫源显除教书写字,会说些体己话,你让他想什么好主意,他这一把年纪都半埋的人,若是个有主意的人,也不至于活几十年的潦倒日子。

摇摇头,没主意。

“要不,就跟大伙说明吧,总归还是有得赚的。”

莫小井听大爷爷这么容易妥协,心里可不乐意,大方也要看什么事,这种集体利益的事,少一个子都要解释半天,还会有心理隔阂,要不是画着大饼干累活,谁天天有那么大的劲折腾这折腾那的。

“不行,这可是我们头一回盈利,只能多不能少。”

“要是我们自己拿去镇上卖,得交多少摊税。”

“那个好说,都夹在杂税中的,明年春一并交了就行。”

莫源显觉得他还是经历太少了,“小井,能让布庄收购是最好的,自个卖,也不是谁都买得起的,而且家家种麻,富贵人家都是去布庄里买的,最重要的一点,布庄的人会将多余的货送去其他地方买卖,有自己的销路的。”

莫源显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钱是少挣一点,可是实实在在钱到手上,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卖,一天都不一定能卖出几匹。

“小井,自己拿去卖,价格就要比布庄还低,那还不如让点利给布庄,我们就不用这么折腾。”

“而那些家禽不多,倒是还能沿街卖。”

莫小井还是不乐意,真的太辛苦,大家听到这种消息,多少都会散掉好心思,将来要再想折腾什么,就不好办了。

“里正,能带我去镇上么,我想跟那些掌柜谈谈。”

赵良三一听,犹豫了几下,才开口:“带你一个人倒也不是不可以。”

“行,明天我们带上一布匹和几只家禽去镇上。”

“你又有啥好法子?”

“明天你就知道了。”

俩人也不知道他葫芦里买什么药,就是又折腾一帮孩子上山去找什么东西。

到了夜里,莫源显还看到他在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