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失散(1 / 2)

木秋和李大福一家人挥手道别,李安宁抱着姐姐嚎啕大哭,木秋也红了眼,马车向城外驶去,沿路围观的人群中有两人看着她们离开后,一个悄悄退出了人群,一个跟上了马车。

「姐姐,你说你十几年没回家了,你不想家吗?」木秋很喜欢跟姐姐聊天,总希望姐姐能多说一些家人的事,可是姐姐说她离家十几年,对家人之事知道得不多。

关于她的事,都是木秋自己写信告诉她的,妹夫她没见过,之前木秋有带许远去看她,男子不能进庵里,她也没有出庵门相见。

还有一个离家十几年的弟弟,在她失踪前刚回家。听姐姐这么一说,木秋觉得自己父母真不容易。

忆儿长得像木秋,正是懵懂年纪,对什么都好奇,哪里都要去摸一下,木夏坐马车外赶车,木秋怕忆儿乱爬掉下马车,带着他在马车里,隔着车门和木夏说话。

以前木夏刻意拉开彼此距离,让木秋觉得姐姐难以接近,她们之间话并不多,更多是写信。

多年未见,这两天的相处,让两姐妹亲近了不少,木秋没记忆没感觉,木夏却深有感触,血缘至亲,不管时间有多长,相隔多远,隔阂多深,感情捡起来太容易了,亲人让人依赖信任。

她们为即将能见到亲人而心怀激动。还有一段路就出官道了,这段路很不好走,马车被颠得东倒西歪,忆儿被抱在怀里觉得有趣,晃得咯咯咯的笑,为了拉住想要四处走动的忆儿,木秋苦不堪言,还是决定下车走路。

她带着忆儿下了马车,木夏早已走在路上牵着马绳赶马。

就在要上官道时,对面出现一人骑马奔走,马儿驶向木秋与木夏中间的位置,木秋抱着孩子避到一旁,木夏也把马车往另一侧赶了赶。

马匹过去扬起飞尘,许秋低头给忆儿眼睛挡住灰尘,自己也下意识眯上眼睛,睁开后又出现了一迎亲队伍,迎亲队伍人太多了,木秋避无可避,再往外靠走就会掉下田埂。

为了护着怀里的忆儿,不得不随着迎亲队伍走几步避让再走再避,等迎亲队伍从她身旁完全离开,定睛一看,早已远离与木夏分开的路,木夏和马车不见踪影。

她急急往来路走去,没多久来到一条三叉路,左看右看,分辨不出,她是从哪里被推过来的。在被迎亲队伍推行时,一度被推到路中间,忆儿觉得有趣,不停地张望,她还得护着孩子不被磕着碰着。

忽然想到那么多人走过的路,肯定会留下脚印,她把忆儿放下,低下头看向两条路,全是足迹,也都是向她所在方向而来的,这下犯愁了,她接连大叫了几句「姐姐」没人回应。

忆儿听着母亲的叫唤也跟着叫「节节」,惊起的鸟儿飞散,又飞回来。

沿着马路两侧是大树,大树后面就田地,她回忆之前所在的地方的场景,那里路旁是田埂,田埂过去有一座座山,隔断着那些田土,她实在看不出两条路的区别,只能凭感觉选一条。

路选对了,她回到了她与姐姐分开的地方,前后左右看了一遍,却没有看见姐姐与马车,她有些茫然。

在原地等了好一会儿,忆儿已经玩累睡着了,还是没有看见姐姐,她只好往前走,看能不能遇上姐姐。

官道上没有人,一直沿路走,遇见一人骑马快速奔跑,她伸出手还没来得及喊停马上的人,马儿带着人越过她,只留给她一身的尘土。等她挥开眼前的飞尘,人马早就消失在眼前。

她急躁起来,把忆儿放在肩上,加快了脚步,需要先找个人问路,再找不到姐姐只能自己想办法回家了。

还好落水醒来后,就养成了身上贴身放银钱的习惯,也不至于身无分文。

半个时辰后,终于有一个村庄映入眼帘,她欣喜地往前走去,就在马上要到村子,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木秋看着比李安宁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心生怜悯。

上去一问原来是小姑娘出来玩,不小心扭伤了脚,脚痛回不了家,才坐在地上哭。

木秋看了一下,没伤到筋骨还算好,在木秋的鼓励下,小姑娘站了起来。

「我叫陈小花,前面就是我们村子,陈家村,姨姨你可不可以陪我一起回家,我出来这么久还没回家,回去后肯定会挨骂,如果姨姨你陪我回去,我爹娘就不会骂我了…」小姑娘眼泪还未干,可怜兮兮地看着木秋说。

「为什么?」木秋好奇的问。

「因为只有有客人在,爹娘才不会骂我打我」陈小花噘着嘴说。

木秋想着自己本来就是要进村的,就答应了。陈小花高兴地一瘸一拐地带着木秋往家方向走去,时不时还回头看一眼,似乎怕她跑了不陪她回家。

木秋好笑的跟在她身后,小姑娘眼睛大大的,瓜子脸,长得很白净,看着打扮,家境应该不差,看着陈小花,她想自己的女儿是不是也这样可爱。

陈小花带她来到临近村口的一户人家,在家门口她没有立即进屋,而是探头探脑的往里看,木秋看着她的行为觉得很有趣,没有打扰她。

这时屋子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