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康盛书屋(1 / 2)

在顾绍元出发去泰安后,京城这边的香皂作坊便已经开始投产了。

第一批东西产出来之后,嘟嘟也没急着拿去卖,直接叫顺子给带进宫了。皇帝拿到东西后,用着还行,但也没太上心,随手就赏给了后宫的妃子。

等到京城开始大规模出售香皂时,那可就是皇家御用清洁用品了。嘟嘟和小四儿的陪嫁铺子里,这东西的销量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看的其他的脂粉铺子眼红不已。

可眼红归眼红,不论是明争还是暗抢都是不敢的,只因卖香皂的铺子原本也是皇帝赐下的赏赐之一。

可让人意外的是,来铺子里买东西的新客人中,只有一半是冲着香皂来的,还有另一半新客人竟然是冲着人来的。

咋回事呢?现在是12月中旬,新学堂那边大家已经学习了将近一年了。有些孩子天资聪颖,当然就有资质普通的。其中就有两个孩子,过了年就15岁了,认字算数都没问题,可是进修副科科目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他们选择一年结业。

刚好年前所有的铺子都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再加上香皂的面世,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二人也就干脆来铺子里帮忙了。原本都是街上乞丐一样孤苦的孩子,一年之后,竟然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可以来铺子里帮工了。也算是京城一景了。

有些好奇心重的富家子弟,啥也不买,银票往外一甩,只为问两个小伙计几个题目。结果自是让人刮目相看。除了基础的识字和算术,有的人拿来了自家的契书给小伙计看,还有的拿出来了自家的账本给他俩看,里面有问题的,都被找了出来,让人大跌眼镜。

小伙计坦言,他们在学堂里学过契书的签订和账目的查证。由于新学堂的特殊性,它属于陛下不属于任何世家,学子机敏却又不会自视甚高不屑于黄白之物,所以就有脑子活泛的人会给新学堂的管理者去信,也就是现在的赵宏信,跟他申请要求在新学堂学满一年的学子,到自己的府上帮忙查账,报酬都还给的蛮高的。

赵宏信略想了一下,就接下了这个单子。毕竟考试中出的题目都是编出来的,必然会与实际账目有很大的不同,而以现实账目为题来测试学生们的水平就再合适不过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新学堂,根本不需要外部供给资源,除了生源要每年招新,其他的都可以自给自足,还会有盈余。赵宏信问过陛下,这盈余作何用,陛下哪里看得上这些小钱,便让他自己看着办。

他便用这个钱去建了普通的学堂,起名康盛书屋,不再是只招收无父无母的孤儿,而是所有百姓家的孩子都可以读的学堂,学费极其低廉,只是象征性的收一下,而且女孩子入学还可以免除笔墨纸砚的费用。

这是两个妹妹的意思,这世道百姓生活不易,女孩子更不容易,她们都希望能为女娃娃们做点什么。

目前一个新学堂的盈余支持了另外的十五个村子里的康盛书屋,不过这种模式是不可能百分百复制的,新学堂占了个新鲜的优势,又有皇帝陛下做靠山,这才能被京城各大世家趋之若鹜,不论是学生们出去实习赚外快,还是每年五个竞拍的纨绔名额,换在京城以外的其他地方,都不可能有这种显著的效果。

赵宏信和嘟嘟商量了一下后期的发展,嘟嘟决定拿出香皂收益的一部分,专门用来支撑康盛书屋的后期花销。

之所以给学堂起名叫康盛书屋,因为它除了是个学堂以外,也确实是个书屋。每个康盛书屋建起的时候,都配有一个小型的阅览室,里面有大量的书籍,虽然不可以带回家看,但在阅览室内读书是不需要交费的,至于里面的书籍,自然也都是自家的书肆印刷的,所以只是看起来投入很大,其实花费并不多。

嘟嘟还和来学堂拿报告的顺子说,让皇帝陛下给她和小四儿个教育局长当当,顺子听不太懂这教育局长是什么意思,回去报给皇帝后,皇帝陛下倒是听懂了,虽然这个官职暂时还给不了,但是其实这两个女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何尝不是她口中这个教育局长才会做的事情呢?

皇帝陛下心里都是有数的,不用任何人跟他说他就明白,这顾府的两位夫人要做的是为康盛普及教育,这可是连他都没敢妄想的事情,正是因为他看明白了她们的想法,所以在赵家老三提出修学堂并且起名叫康盛书屋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任由她们用上了康盛这两个字。

希望这两个字能为康盛书屋带来国运的加持吧。

现在京城周围的村镇中有十五个康盛书屋已经建成了,年后就可以开学。只是找夫子又成了最大的难题。这十五个村子里的书屋预计每个书屋配备两位夫子,学堂这里再挤一挤,可以挤出15名一届毕业生,去书屋做数学夫子,毕竟数学夫子太难找了。至于教识字的夫子,只能现培训了。

最近京城周边很多地方贴出了招聘告示,招能识文断字的秀才,接受培训并且考核通过后可以在康盛书屋任教识字的先生。

很多秀才接受不了,秀才做夫子的倒是很多,只是他们都会按自己的想法教学生,教的内容也都是百家姓、千字